
贵节俭的名相晏婴
中国历史上不乏名垂千古的清廉之官,这些官员的人生故事与其时代的政治制度构成了一部廉政史。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教授骆承烈特与本报合开专栏,以讲述历史上的清官故事。
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末年齐国的执政大夫。他执政30多年,是三朝元老,照理说他应有很多财产,生活应该很讲究,其实不然,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节俭大臣。
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位使臣到晏婴家,被留下吃了顿饭。因是粗茶淡饭,他吃了一点,没吃饱,而晏婴则大口大口地吃着。他回去报告齐景公。齐景公得知晏婴家这么穷,心里不好过,就叫人拿着一大笔钱送给晏婴,晏婴坚决不要,使者只好把钱拿了回去。
齐景公也不甘心,让使者接连送了几次,但每次都被退了回来,晏婴还给齐景公捎话说:“我家有吃有喝有房子住,并不穷。希望您把钱分给穷苦的百姓吧。”
齐景公见晏婴一再拒不收钱,就起了怀疑,说这个晏婴是不是真穷呢,是不是像别人那样假装清廉,以邀盛名?齐景公为了知道真相,就找一个吃饭的时间,不和任何人提前透露突然走进晏婴家中。当他走到晏婴饭桌前一看,晏婴端着一碗糙米饭,饭桌上放着两盘小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齐景公这才相信晏婴的品德是真正高尚,真正清廉。
晏婴常对人说:“俭者,君子之德也。”他自己更以简朴出名。他的一件衣服,一顶帽子,都穿戴好多年。别人见国君,通常穿戴新衣帽,他却经常把衣服、帽子洗干净穿旧衣服去见国君。别人祭祀祖先时都用许多供品,他只用一个猪肩、前腿,但心却很诚。
齐景公认为,晏婴身为国相应该配备些讲究的用具,于是特别送给他一辆华丽的车子,叫他把旧车换掉。晏婴说:“原来的车子还能坐,我已坐习惯了。”就把新的车子退了回去。
齐景公又要给他盖个好府第,自然也遭到他的拒绝。有一次,齐景公趁晏婴外出时,给他盖了一座府第,等晏婴回来后明确说是送给他的,不能不要。晏婴仍然一再说俭约为本,与百姓同甘苦的心愿,把新房子退了回去,还是住在旧宅中。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