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曲江系”下的寺庙经济路径
4月25日,段先念被免去西安市副市长职务,远赴深圳就职;次日,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景区外,有人点燃了一挂鞭炮,清脆的响声短暂而复杂。
之后,这人朝着法门寺方向三次作揖,嘴里默念道,“曲江,曲江,你娃一点都不正直,算是把佛祖毁了。”这人口中的曲江,便是段先念一手缔造的“曲江系”,他将中国寺庙商业化,树起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杆”。
留下近30亿元债务,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法门寺景区公司)在2013年,交出了法门寺景区的运营权,接住烫手山芋的为宝鸡市人民政府。
而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文化名片”究竟是怎么了?2009年开放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为什么被佛教界人士唾弃至今?表面债台高筑的项目有人赚钱了吗?是什么力量促使了“舍利”之争?谁又是法门寺景区商业化的真正幕后推手?
即使现在,这些追问都已经有了明确答案,但被金钱掳去的信仰,何时才能修复?
实际上,法门寺景区还得运营下去,而围绕它的利益之争,则会继续上演。
法门寺商业化背后
在巨大利益诱惑下,“曲江系”挟佛敛财的商业模式也如病毒一样在全国扩散。
犹如法门寺景区建设伊始,世俗的景区生意就和法门寺宗教场所形成了尖锐矛盾,但法门寺景区公司,仍强势介入开发。多年后,这种矛盾不断升级,直到公司撤出景区,政府介入运营。
需要指出的是,法门寺景区商业化背后,最直接的“设计者”“掌舵者”以及“操控者”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简称曲江文投),因其几乎把控着整个陕西省的文化产业,业界称其“曲江系”。
在寺庙经济方面,“曲江系”不仅开发了法门寺景区,还有西安大雁塔景区、兴教寺旅游区、周至县楼观台景区,以及财神庙等大量宗教项目,看似完美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却引发了一连串风波。
记者经过大量采访,梳理出“曲江系”寺庙经济固有模式,即:圈地→艺术炒作→全球招标搞规划→贷款→招商→地价成倍翻番→出让土地获得资金→继续炒文化概念→建主题公园→开发商业地产→土地再次升值。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发现,多年间“曲江系”使用这个模式,几乎没有失手过。但其在运作法门寺景区后,账面却出现了极高的流动负债和巨额亏损。
有公众质疑:法门寺景区“挟佛敛财”的非法收入到底有多少未入账?实际可用于偿还巨债但没有入账的现金流向了何处?一切均无结果。
另外,虽然“曲江系”在法门寺景区复制失败,但早年文化部授予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已在全国带来“示范”效应,使得“曲江模式”顺利跨越省界,成了“过江猛龙”。
就这样,在巨大利益诱惑下,“曲江系”挟佛敛财的商业模式也如病毒一样在全国扩散。
被“娱乐”化的佛指舍利
复制品被盗风波发生后,佛指舍利一直在银行的金库内“住”了17年。期间,没有踏回法门寺地宫半步。
27年前,四枚佛指舍利在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里“重见天日”,从那一年起,舍利再也没有安宁过,并长期“寄人篱下”。
据资料记载,1989年暂放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舍利突然被盗,后经警方艰难侦破,案件才得以告破。但这次事件后,佛指舍利便陷入多场风波。
首先,因为陕西的考古部门,曾制作了佛指舍利的复制品。那么,被盗舍利是不是真的?就成为诸多宗教界人士关心的事。1991年,陕西省相关部门从法门寺借出未被盗窃的佛指舍利,送往北京进行鉴定,于是,释迦牟尼佛指舍利,来到了中国首都。
很快,多位从全国各地抽调来京的文物鉴定专家,在相互之间不能见面协商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对佛指舍利进行目测鉴定,而后确认留下来的是真品,被盗的系复制品。
但直到1992年,佛指舍利才从北京返回陕西,考虑到舍利的安全问题,陕西省一位省级领导批示,暂存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金库内。
接下来,佛指舍利一直在银行的金库内“住”了17年。期间,没有踏回法门寺地宫半步。另外,这期间,法门寺地宫内也依旧供奉着“佛骨舍利”,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地宫内供奉的是复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时,这枚佛指舍利到台湾环岛37天,供民众朝拜。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佛指舍利逐步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
据权威信息透露,2006年10月,陕西省高层领导召开会议,开始研究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建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会后,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法门寺文化景区管委会也顺势成立。
但在探讨关于佛指舍利的安置问题上,这次会议确定了建设合十舍利塔的计划。“合十舍利塔是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的核心项目,由政府和有关企业出资兴建,资产不属于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建成后,交由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到了2007年4月中旬,负责景区开发建设主体的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据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由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曲江文投、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尽管新成立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由上述企业出资成立,但官方让曲江新区派出曲江文投,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需要指出的是,曲江文投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而随着曲江系的介入,法门寺景区建设的特殊性,也逐步凸显出来。
为此,法门寺景区所辖范围成立“法门寺管委会”,由宝鸡市副市长兼任,取代了原有的“扶风县法门寺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然后,法门寺景区成为陕西省“十一五”十大旅游重点项目之一,规划面积上升到12.5平方公里。
经过几年建设,到了2009年时,一个占地1300余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终于应运而生。但曲江系建设团队却并未功成身退,而是留下来成为景区的经营者。
据相关信息透露,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注册全资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
另据介绍,2009年,宝鸡法门寺文化景区管理委员会给宝鸡市工商局的证明文件中,同意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使用‘法门寺’作为企业字号”。而“法门寺”商标的申请人为“佛教法门寺院”。
还有消息介绍,新成立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娱乐业”。
顶着“娱乐”头衔的法门寺景区,终于在2009年5月9日顺利开园。
而在外折腾了20多年的佛骨舍利,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地宫,而是被供养到新建设的合十舍利塔中,从此曲江系便利用它开始了敛财之旅。
起底盈利模式
“事实上,功德箱的收入一般不易估计,根据国内类似寺庙情况粗略估计,合十舍利塔建成开光后,每年各种功德箱的收入可望达到6000万元~8000万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当初的规划,法门寺景区总共分三期建设,仅一期工程就投入了32亿元。
其中第一期工程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组成。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标志性建筑合十舍利塔在2012年被网友评为中国“最丑的十大建筑”之首。
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依托千年古寺新建的景区,由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构成,整体区域规划均依托佛文化资源。
另据法门寺景区总体布局,该景区日后主要发展特色商业服务、佛缘加工业、佛泉养生、温泉度假以及居住房地产等。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如果法门寺文化景区三期全部建设下来,总投入达139.022亿元,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投入289416万元,城市配套设施投入40423.5万元,土地建设征地投入151170.2万元,项目建设费909210万元。
面对着投资巨大的法门寺景区,国内诸多专家纷纷吐槽,认为“依靠舍利、依靠古寺挣钱是非常可耻的,这是在将佛教信徒的信仰金钱化”。
而公众最关心的是:投资如此巨大,它的盈利点在哪?尽管此前已有多家媒体对该问题进行过密集报道,但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通过独立消息源,获得了一份某机构为景区统计的盈利模式表。
记者在这份材料上看到,法门寺文化景区盈利模式主要来自宗教区与非宗教区。
宗教区包括:门票收入、悟佛园吉祥系列产品、禅修村修行体验活动、功德牌位、佛像供养、提供电瓶车和导游服务、出售香和饮料等;另外此区还有深度的盈利方法:浴佛节、盂兰盆会、涅槃节、成道日、大法会、募捐活动等。
而非宗教区包括:土地增值开发、户外广告经营权、街道桥梁冠名权转让、温泉资源有偿使用、旅游商品的贴牌生产以及品牌授权使用等。
如果,拿非宗教区的土地出让收益预测举例,其主要依靠部分土地出让。因为随着法门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商业氛围的浓郁,该地土地必然会升值。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获悉,法门寺景区在建设初期,在土地获益上,准备采用“主题限量专营的招商策略提高土地出让价格”。
另外,被众佛教信徒追求的宗教活动,在法门寺景区也被严重商业化。根据规划,该景区参照普陀山景区的经验,仅募捐一项年收入预计可达3亿元至5亿元。
除此之外,法门寺景区合十舍利塔中还有诸多佛像以求供养,依据当初的规划,利益方称此举为“万佛朝宗供奉金”,按照设计,每尊金佛供奉金平均为100万元。
据记者调查,这一项目,被扶风县当地一商人承包,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收取到百万元,但数万元或数十万元是比较普遍的。
诧异的是,法门寺景区甚至在规划中,将众佛祖的莲座都纳入商业化,“就是在莲花瓣上刻名字,整个景区的佛像的莲座莲花瓣近万个,以每花瓣1万元计算,这是多少钱?”法门寺景区一工作人员反问记者。
还有,据介绍,法门寺景区准备建设存放逝者骨灰的海会塔,“可设99999个灵位,每个灵位以3000元~5000元/年计,约可募集6亿元~10亿元。”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宗教活动的收益多为隐性收益,而法门寺内公众最为常见的“香火钱”,又为功德钱,也是被媒体热炒的争议之一,但该笔资金的数字一直没有被媒体发掘。
“事实上,功德箱的收入一般不易估计,根据国内类似寺庙情况粗略估计,合十舍利塔建成开光后,每年各种功德箱的收入可望达到6000万元~8000万元。”有知情者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透露。
而这笔功德钱,景区是以陕西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收取。但该基金会的权属,既是法门寺,也非法门寺。
法门寺一位法师介绍说,几年前寺庙曾经想申请成立慈善基金会,但是由于房子、人员的问题未能落实而暂时搁置,当时和民政部门签订了协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法门寺的名义成立基金会。
但是,后来随着景区成立,在政府的推动下,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得以成立,它虽然挂着法门寺的名字,却是由曲江实际管理。
“另外,佛仪用品销售收入每年也可获利1000万元。”这位知情人还称。而他的计算方法为按照每年100万人次,人均消费20元,以利润占50%计算。
利益冲突
曲江系自称在整个合作中也是一肚子恼火:一边面临“借佛敛财”的质疑,一边面临短期难以盈利。
按照有关机构为法门寺景区制定的盈利模式,眼下其应该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但有关人士则透露:“2009年5月9日对外开放至今,一期项目高达32亿元的巨额投资回收无期。”
而当初规划的三期建成佛、法、僧三区项目,当下,也仅仅完成了一期。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景区内看到,除了一侧正在建设一个停车场外,其他并没有任何项目开工。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景区的生意,目前景区每张门票高达120元,在国内已算高票价,而景区没有建设前,法门寺门票只有28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景区规划的所有盈利项目,当下还正常运行着,众多信徒谁也不知道,他们纷纷燃香叩拜的佛像背后,都有巨额的供养费用。
作为法门寺本身,除了门票分成外,并没有参与到景区其他的敛财中。据有关人士介绍,“2009年景区开放后,法门寺与景区签订了三年的统一售票合同,每月能拿到100多万提成,但合同到期后,就没有再续签,但景区还是按照这个标准支付。”
需要指出的还有,法门寺景区1300亩地的面积中,法门寺只占到100亩左右,来此处朝拜的信徒,到景区后,还要至少走半个小时,才能看到偏僻角落的法门寺,其余偌大的建筑群,均与商业有关。
实际上,法门寺的僧人,并不愿更多谈及以他们名义建起的景区。“他们是旅游景区,纯粹是商业行为,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一位法门寺僧人曾表示,“除了有重要法事活动,我们基本上不去那边。”
而两者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在2009年3月20日,就爆发过一次。这一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恰巧要到法门寺采访其他事宜,但到寺门前才发现,诸多僧人正在拆掉门口新建起的围墙。
记者在现场得知,彼时,法门寺景区并不情愿划进景区管理,才推倒了在建的围墙。事后,有媒体报道称,“推墙事件后,政府方面来法门寺反复做工作,重复的话是‘要顾全大局,要和谐,要发展经济’。”
到了后期,法门寺景区在建设布局上,也是颇费心机。按照导游指引的路线,所有游客进去景区后,先参观完新建建筑后,在折回途中才能到达法门寺景区,而这时,游客已经将钱财多数捐给了景区,到达真正的寺庙后,已失去了捐助欲望。
一直到2012年5月份,双方合同到期,法门寺不愿续签,法门寺方面则表示,“这不是钱的问题,事关法门寺的名声与僧人的名誉。”
曲江系自称在整个合作中也是一肚子恼火:一边面临“借佛敛财”的质疑,一边面临短期难以盈利。而法门寺景区所在的扶风县,也是对曲江颇有意见。
“人家景区都是归曲江那边管,有些事情省里直接出面,我们县一级根本参与不了。”该县官方人士向媒体透露,“我们只是配合曲江做好景区管理的工作,包括征地拆迁过程中安抚居民、沟通维稳等等,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不参与。”
曲江系后遗症
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建景区用了30多亿,现在欠款仍是30多亿,曲江这几年挣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这种争议终于在2013年6月下旬结束了,消息称,陕西省召开了相关会议,决定法门寺景区交给宝鸡市政府运营,曲江系正式退出。
而为了建设法门寺景区欠下的30亿外债,宝鸡市政府被指也要一并接受。眼下,宝鸡市政府已经全盘接收了景区,而景区的商业化并没有减弱。“得想办法还钱啊!”扶风县政府一工作人员表示。
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建景区用了30多亿,现在欠款仍是30多亿,曲江这几年挣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景区交给宝鸡市政府后,佛指舍利仍然没有“完璧归赵”,景区也没有摆脱商业束缚,“换汤不换药”,人们条件反射般地给出这样一个评价。“为什么不交给寺院管理?”紧接着公众又抛出了疑问,但一切疑问都无人应答。
就在曲江系退出法门寺景区的前几个月,离扶风县100多公里外的兴教寺,正面临着拆迁。兴教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里面埋葬着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的灵骨,其被拆迁的理由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有知情人介绍,“申遗拆迁背后,又是著名曲江系的商业运作”。
长安区政府网站上的文件显示,《兴教寺旅游区建设项目》发布于2012年1月20日,由曲江文投总投资21507万元,预计2014年完工。
该事件被媒体普遍关注后,迫于压力才没有进行下去。既然是申遗需求,那么兴教寺拆不了,申遗会受影响吗?今年6月22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陕西省遗产点之一的兴教寺监寺宽树法师表示,“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是对玄奘精神的一种传承、延续和弘扬。
事实上,“兴教寺”事件,还牵出了一个人——段先念,其此前担任西安市副市长的同时,还兼任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和曲江文投公司总经理等。
而“曲江模式”,也是由其一手打造。据知情人介绍,该模式除了在发展寺庙经济外,还热衷于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作文化概念,然后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项目使得地价升值。
记者获悉,投资12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便是曲江文投最著名的项目之一。
而段先念缔造的所谓“曲江模式”在舆论界早已“声名狼藉”。甚至,2010年还被《人民日报》点名质疑。更有网友指出,“曲江模式几乎染指了所有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活态的文化类型:从临潼到韩城,从法门寺到楼观台,从艺术到秦腔、从文学到诗歌、从建筑到影视……无一幸免。”
眼下,虽然段先念被调任深圳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了,但曲江模式却高调地在全国开始发酵:南京模仿“曲江”“绑架”佛顶骨舍利、太原效仿“曲江”觊觎古城遗址……
就这样,曲江系在争议中愈发火热,且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