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的拳头更有力量”

    把拳头握得更紧,挥得更有力,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充分发挥刑警的尖刀利剑作用,全面提高刑警的战斗力,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

  201312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发生一起命案,一名“摩的”司机死亡。

  尸体是在水塘寨至五寨村公路边拿利冲(小地名)处被发现的,警方初步判断是他杀。

  由于案发地点偏僻,经过走访未发现目击者,周围也无监控等设备,警方只能靠最原始的调查走访方式来寻找突破口。

  现场勘查后,时任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中队长的郭先丕(现为副大队长)立即作出决定,由他带领两民警前往附近惠水县甲定乡以及周围的几个乡调查走访。

  因要走访的这几个乡镇多数地方不通汽车,既没有商店,也没有吃饭的地方,侦查员们只能自带水和干粮,徒步一家一家地走访了解情况。

  为了能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让老百姓主动提供线索,郭先丕还在当地住了一个星期。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侦查员们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原始的走访入户侦查后,他们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余学文。

  后通过可靠消息,得知犯罪嫌疑人已逃到上海,郭先丕立即向上级汇报,在得到上级的同意后他带领两名民警连夜赶赴上海。

  案发不到3个月,犯罪嫌疑人余学文就被绳之以法,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

  这仅仅是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破获的要案之一,2013年以来,花溪分局刑侦大队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77起,侦破命案10起,打掉各类犯罪团伙28个,打击处理230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957.6平方公里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刑侦工作的“拳头”

  就公安分局而言,刑侦大队就是侦查员眼中打击惩治违法犯罪的“拳头”。

  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承担着辖区内刑事案件侦破任务。这是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包括在职在编民警51人(其中大队领导6人,民警45人)、工勤1人、协警7人。大队共有责任区刑警队三个,重案中队、技术中队、情报中队、综合中队、警犬中队各一个。

  命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逃犯必追。

  怀揣这样的信念,在打击惩治违法犯罪上,刑侦大队民警发挥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屡出重拳,一系列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得以告破,一批违法犯罪人员被抓获。

  不仅关注大案要案,刑侦大队还把每日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发布在内网上。

  结合每日发案情况,依托情报信息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SIS系统、GPS系统等,结合运用社会面监控系统,开展犯罪时空定位与轨迹分析,为侦查部门提供情报线索及收集证据。

  由于各方面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教导员罗章勇、副大队长郭先丕、民警任毅等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民警郑金强、陈旭东等10多人先后被贵阳市公安局嘉奖。

  有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大队长罗代雄、教导员罗章勇及大队领导班子强有力的指挥,有刑侦大队多年来奉行的侦查破案、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也就不足为奇。

 

打击犯罪保平安

  什么案件高发就打击什么犯罪,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按照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尖刀作用,积极投入到“破案会战”“雷霆行动”等专项严打工作中,相继破获了周松贵等人系列飞车抢夺案、陈龙祥等人盗窃摩托车系列案、“4·7”班芙小镇保险柜被盗窃案等影响较大的系列团伙案件,通过严打整治,有力地打击了犯罪,保护了群众的合法财产。

  除了专项严打,命案是刑事犯罪活动中恶性程度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案件。侦破命案更成为考验公安机关是否具有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花溪分局刑侦大队,2013年一年,刑侦大队一共侦破命案10件,其中包括侦破“2·5”石板镇唐明英被杀案、“5·29”陈远芝被杀案、“6·27”苏小海抢劫强奸案、“12·2”余学文抢劫杀人案等,命案破案率达到百分之百。

  在侦破“6·27”苏小海抢劫强奸案中,全体参战民警连续战斗整整八天八夜,中途没有一个人回过家,连衣服都顾不上回家换,累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终于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能吃苦,能战斗,刑侦大队犹如一支铁打的部队。20141月,“12·2”余学文抢劫杀人案侦查工作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通过参战民警不懈努力,终于查到犯罪嫌疑人余学文可能潜逃至上海的消息,大队长罗代雄立即安排重案中队民警前往上海开展工作。

  由于当时正值春运期间,根本无法买到火车票,为了方便在上海的工作,重案中队中队长陆晓坤和民警熊贤均硬是开车连夜赶了2000公里到上海。在无法得到技术支持的情况下,重案中队民警在偌大的上海滩通过20多天的摸排走访,硬是把隐藏在上海市奉贤区农郊棉花厂里的犯罪嫌疑人余学文挖了出来。

  该案中,两位民警开车往返驾驶4000公里,说是“达喀尔拉力赛”也毫不为过。

  在侦破现行命案的同时,刑侦大队也没有忘记历年命案的侦破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调查走访,重案中队成功将2007年的贵州省公安厅督办逃犯周德海抓获,由此破获了省厅督办的周德海故意伤害致死案。

  为了降低刑事案件发案率,还群众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刑侦大队大队长罗代雄按分局领导部署,还成立了由情报中队、古镇、贵筑责任区刑警队为主的“打两抢”专班,让群众的安全有了保障。 

 

队伍建设不松懈

  如果说打击犯罪是刑侦工作的“拳头”的话,那队伍建设就是这个“拳头”是否握紧的保障。想要“拳头”有力量,就必须要把“拳头”握紧。

  如何握紧?“抓好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对这一点,花溪分局和刑侦大队的领导达成共识,他们认为只有抓好队伍,才能增强刑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让挥出去的拳头更有力量。

  2013年以来,分局党委在各派出所精挑细选了一部分业务骨干充实到刑侦,又将非常优秀的10多名新警安排到刑侦大队工作,一下子给刑侦大队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但新警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此,大队长罗代雄和教导员罗章勇更是花了不小的力气。

    不可否认,在大队民警面前,大队领导就是一面旗帜。领导怎么做,民警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6·27”苏小海抢劫强奸杀人案,大队长罗代雄身先士卒,在单位坚守八天八夜;余学文抢劫杀人案中,教导员罗章勇亲自和侦查员一起到惠水县摆金镇摸排走访,和侦查员一起到上海接逃犯……

    大队领导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的工作精神也成为全体民警学习的榜样。

  事实上,在刑侦大队一线侦查员中,新警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了让新警尽快熟悉业务,挑起刑侦工作的大梁,在分局党委的安排下,大队大力推行新老民警一对一结对“传帮带”制度。通过一年的一对一“传帮带”,聂春雷、熊国建、陈旭东等10多名新警逐渐成长起来。

  老民警“传帮带”的故事不胜枚举。

  刑侦大队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工勤人员陈先泉在带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的时候,突发疾病晕倒,仍不敢忘记自己的任务和使命,牢牢地抓住指认现场的犯罪嫌疑人,没有给犯罪嫌疑人脱逃的机会,这让新民警万分敬佩。

  老民警罗懿,是名副其实的“出差专业户”,一年四季大半的时间都在外出差。虽然在家的时间很少,但是只要领导安排、工作需要,他就毫无怨言。就在前几天,罗懿刚刚从南京出差回来,就又和重案中队民警郑金强一起,为了12年前的拐卖案件,辗转山西、河南等地,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把犯罪嫌疑人芦长星抓获归案。回来之后罗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一个多月的面条,终于可以吃一口家乡地道的米饭了!”

  2013年以来,全体刑侦民警在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平安花溪”的创建,为“两严一降”活动的开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一名合格的侦查员。”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全体民警始终牢记使命,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狠抓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刑侦民警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