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去》上演,孝亲归来
6月27日,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王晓鹰的年度新作《离去》在国家话剧院上演,该剧由王卫国、赵倩、常玉红、翟冠华、白玉娟、章劼合力演出。在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离去》另辟蹊径地致敬大师,以更为独到和本真的视角关注了人一生情感的归处,传递了浓郁而丰富的人文情怀。
话剧《离去》围绕一个退休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埃略特·布莱恩展开,讲述了他退休之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生活。主人公埃略特年轻时以出演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李尔王”享誉四方,而他的人生也在多处与李尔王暗合。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埃略特·布莱恩成为无法独立生活的人,他经常游离在精神和灵魂边缘。而且,埃略特和李尔王一样有3个性格各异的“女儿”,面对父亲的疾病和家庭状况,每个女儿都在打算,家庭气氛逐渐紧张,他们为父亲的去留争执。亲情最终能否触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父爱能否化解矛盾?在全剧最后,小女儿选择坚持和陪伴,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16年前在美国丹佛的演艺中心,王晓鹰导演初识了这部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表演形式上,都给王晓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晓鹰说:“这种表达生命困惑的题材新鲜而具有启发性,是国内没有的,所以我就有了把它引进到中国的想法。”
怀着对这部戏的创作冲动,两年前,王晓鹰决心把它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在创作期间,王晓鹰大胆地将原剧主人公的身份从“莎士比亚学者”改成了“莎士比亚戏剧演员”,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埃略特与李尔王的命运暗合,增加与作品在生命和社会层面上的共鸣。
王晓鹰借助剧中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关注,表达出对社会责任感的反问。埃略特·布莱恩在剧中真实地还原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且表现出了家庭的纠纷和亲情的选择。《离去》中蕴含的对亲情的拷问直指当下,观众能从中得到启发,反思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关爱”和“陪伴”的重要性。
此前在该剧彩排时,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演出间换场时就鼓掌认可,在观赏完全剧后更是眼圈湿润,称该剧“剧本选得好、挑演员眼光高、创作想法好”。景小勇书记和戈大立副院长也十分感动,大家都对精心打造的《离去》成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创剧目之一有信心。
(作者就职于国家话剧院)
本版图片为《离去》彩排照,由国家话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