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良:法律实施是一场艰难的革命

最大困难是缺乏统计数据

      记者:研究团队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法律实施作为课题?

      陈云良:我们的研究团队之所以将法律实施作为研究课题,是源于我们的中国法治梦想,希望通过推进法律实施来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法律贵在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建设在立法工方面的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并不意味着立法任务的终结,也不意味着法治建设的完成。立法是法治建设的形式阶段,法律实施才是法治建设的实质阶段。没有切实有效的法律实施,则良法美意的立法便毫无意义。从本质上讲,法律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

      记者:在研究和报告出台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什么样困难?团队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陈云良:由于我们的研究报告是全国第一本以法律实施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报告,而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是第一次承担如此重大的研究项目,经验不足自不必说,在研究和报告出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

    由于我们将报告定位为详实、客观,使读者准确把握与研判法律实施的条件,让法律实施者深刻把握法律实施之规律,促使全体法律人和全体公民凝聚共识、实现良性互动、理性推进与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故而,如何保证报告的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的困难便是缺乏统计数据。

    我们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收集各种数据,精心鉴别、比较,爬梳洗剔,去芜存菁;另一方面,我们的报告又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和事实列举,而是进行全面的学术评价和探讨,所以,我们有意回避了单纯以一般法治指标进行法律实施量化评估的方法来检讨中国法律实践,而是致力于以实证为核心的综合性方法透过各部门法的分别体察和总体反思。这其间,我们以江必新教授为首的中南大学法学院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跨学科交叉性研究意识凸显,群策群力,和衷共济,终于为广大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读者们奉献出了这份报告。

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记者:该报告是首份关于法律实施的报告。您如何看待这个报告对今后我国法律实施的影响?您希望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云良:法律作为一门实践智慧,永远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我们今天以法律实施为研究对象所撰写的报告,目的就是要使包括法律研究者、实施者和决策者在内的所有关注与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人对于法律实施的情况有一个真实而客观的了解,以此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仅或者说不应该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不是只建设法治政府便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过程。

  法律实施是一场艰难的革命,尤其是在转型时期,法律实施面临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一系列困境需要摆脱、一系列矛盾需要化解。我们希望各地区各部门都重视法律实施,关注法律实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早日建成法治中国。

  作为法律人,尤其是中国当下的法律人,能够躬历中国法治建设的过程并有机会将一己之心力与智力发挥与贡献绵薄之力于国家,是一件令人兴奋与鼓舞的事情。我希望这个法律实施报告,不是在为法治中国这部在现代化道路上行驶的汽车的油箱里灌注花生油、菜籽油、甚至地沟油,而是货真价实的汽油。

   

反腐倡廉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最好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您认为原因在哪?该如何解决?

  陈云良: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成为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而正是因为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全社会普遍不遵守法律,致使法律的权威性克减。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恶性循环,法治中国终成画饼。

  在我看来,出现上述情形的最大原因恐怕在于权力缺乏约束。民情大于政体,政体腐蚀民情。执法部门和政府官员不能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敬仰法律,以至于上行下效,导致全社会都不敬畏法律。久而久之,法律沦为具文,势必造成社会矛盾无法在既定渠道内获得解决,导致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规模对抗性冲突的爆发。

  中央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首先是保障宪法的实施,党和一切组织都要在宪法下活动,尤其是党要做遵守宪法的表率,这一点党中央领导已经多次强调。其次是要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保证司法公正,争取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实现正义,守住正义的防线。自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主导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于塑造法律尤其是司法权威,加固这道社会正义工程的最后防波堤之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方向也是对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再次,加强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解决循环监督、同体监督的问题。作为法律人,我始终认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中国这片土地是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先哲严复曾言:“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唯有新民,唯有具有参与意识与奉献意识的公民加入到法治建设中来,才能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永葆生命。

  记者:此次报告是否有一些新的数据和发现?

      陈云良:相关的数据在我们的法律实施报告中均有体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因我们的报告设定为连续出版的系列研究,单纯地 截取某一时段的数据,以此来说明法律实施的满意度等等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也违背了我们撰写研究报告时候的定位,即我们是将中国法律实施的情况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来,不预作判断,也不代为读者判断,因为这样便违背了基本的学术道德。我们做的只是不阿谀,不掩饰,不虚造,列数据,摆事实,阐法理,读者不妨通读本报告自行判断。

      如果必须要我们对于2013年度法律实施情况做一个具有我们主观印象的评判,那么,在我们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相信也是所有关注中国法治进程的人都注意到的便是,反腐倡廉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最好,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反腐力度空前加强,实施程度和效果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剑及履及,令行禁止,成效显著,振奋人心,可以说2013年是建国以来法律实施得最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