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举报暴恐要重奖快奖

鼓励举报“组织策划暴恐”等六种情形;部分地方奖金上不封顶

  公安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举报奖励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及时举报涉恐涉暴线索。根据举报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对群众重金奖励、及时兑现,并严格保护举报人。

 

要“重奖”加“快奖”

  近日,《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举报奖励机制的通知》的红头文件,下发各地公安机关。

  《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举报奖励办法并予以公布。

  公安部反恐怖局副巡视员李克明表示,公安部下发的《通知》要求是原则性的,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奖励办法。

  他说,目前群众举报犯罪行为机制非常成熟,但当前暴恐形势比较严峻,需要在奖励机制上出台更有利的举措,公安部的总体原则是:“重奖”“快奖”,以便捷的机制“方便举报”,以及保护举报人以“消除顾虑”。

  李克明表示,出台《通知》旨在强化全社会反恐的意识,而鼓励“重金奖励”则是在百姓举报犯罪的公民义务之外的利益驱动,“有的人可能看到反恐挨不着自己什么事,看到就赶紧跑了,但一想到有50万元奖金,就打了个电话,这可能就避免了一起重大恐怖事件的发生。”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立行之有效的全民反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正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严厉打击暴恐专项行动,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对暴力恐怖活动坚持“零容忍”,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公安机关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及时发现报告,以利有效防范处置。

 

奖励涉恐举报,

最高“上不封顶”

  近日,新疆、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多地公安机关出台奖励措施,鼓励群众举报涉恐线索,最高奖50万元,甚至上不封顶。

  在深圳,最高奖励金额不设上限。根据《深圳市公安局关于对举报涉恐线索实施重奖的通告》,举报涉恐线索,奖励2000元至50万元,对于举报人提供的涉恐线索发挥特别重大作用、贡献特别突出的,奖励金额不设上限。内蒙古近日也出台了《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举报途径包括“平安内蒙古”微博私信等。

  辽宁省的一级线索奖5-50万元;二级线索奖2-4万元;三级线索奖1000-1万元。辽宁省公安厅开通24小时涉恐涉暴案件举报电话:96110。武汉三类线索最高奖2万元,二类线索最高奖4万,一类线索属于防范或侦破特别重大暴力恐怖案件发挥关键作用、贡献特别突出的线索,最高奖励可达50万元。成都对于涉恐涉暴举报线索,奖励1000-50万元。贵州举报涉恐涉暴线索,最高奖50万元。一级线索奖4-50万元,二级线索奖2-4万元,三级线索奖1-2万元,四级线索奖100元至1万元。贵州省公安厅指挥中心、贵州省公安厅反恐总队等各地反恐举报电话公布。云南根据《云南省公安厅关于施行群众举报暴力恐怖犯罪线索奖励办法的通告》,群众举报暴力恐怖犯罪线索,给予5000元至20万元不等的奖励。南宁举报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线索,南宁市奖励1000元到10万元不等。苏州可用微博、微信举报,举报暴恐线索给予500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

  在重点领域,自今年5月底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就发布奖励办法,最低奖500元,最高奖3万元。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公安分局:最高奖励现金50万元、积分100分。积分达100分,奖5000元。在首都北京,最高奖励不低于4万元。

  同样的人口大省河南,对举报暴恐线索,给予2000元至5万元不等奖励。对知情不报、包庇、窝藏、帮助暴力恐怖分子,将依法追究责任。

特殊情况可异地举报

  《通知》明确了6种鼓励群众重点举报的情形,即组织、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煽动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为暴力恐怖活动提供资金、作案工具、场所等帮助和交通工具等便利条件的;非法制造、经营、运输、邮寄、私藏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和管制刀具等的;非法制造、经营、传播、私藏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宣传品(包括书刊、传单、电子出版物、音视频以及其他含有宣扬暴力恐怖、宗教极端内容的物品)的;其他涉嫌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犯罪活动。

  对上述情形,在特殊情况下,群众也可以进行异地举报。

  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长安卫星表示,公安机关对于暴恐活动的判断有着原则和标准,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发现自己认为的可疑行为就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这些信息对公安机关来说可能是大量的,但到底是不是,由公安机关来研判就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认为,公安部此举是鼓励民众参与反恐的积极举措。“鼓励民众参与反恐,不能只说一些空话,必须要有一些相应的措施。”

  他表示,鼓励民众参与反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国家反恐情报部门会针对商场销售人员等重点人群来发现线索,有的国家(如俄罗斯)公布了相关单位的电话,鼓励全民举报。

  他表示,“民众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可疑就可以举报,不需要自己处理,民众举报信息的价值由专业部门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