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各国“恐吓罪”

    大陆法系的多个国家将纯粹的恐吓行为分别规定为胁迫罪、威胁罪和恐吓罪,有的国家还将“恐吓罪”作为一项独立罪名写入了刑法。

据日本新闻网616日报道,日本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山口组的二号人物高山清司因恐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对“恐吓行为”进行了立法规范,有的国家还将“恐吓罪”作为一项独立罪名写入了刑法。

 

国外的“恐吓罪”

在国外,大陆法系的多个国家将纯粹的恐吓行为分别规定为胁迫罪、威胁罪和恐吓罪。如《西班牙刑法典》将针对他人的恐吓行为定义为独立罪名“胁迫罪”,将其列于侵犯自由类的犯罪;《德国刑法典》将恐吓行为定义为伤害他人人身自由类犯罪中的“胁迫罪”。

也有许多国家将纯粹的恐吓行为界定为“威胁罪”,比如《意大利刑法典》将恐吓行为定义为侵犯人精神自由犯罪中的“威胁罪”;《法国刑法典》将恐吓行为定义为独立罪名“威胁罪”,将其归属于伤害人的身体或精神类的犯罪;《瑞士联邦刑法典》将恐吓行为定义为伤害人身自由的犯罪中的“威胁罪”;《荷兰刑法典》则将恐吓行为定义为侵犯人身自由的重罪。

真正将恐吓行为规定为恐吓罪的国家有芬兰、葡萄牙、日本等。在日本,从犯罪的构成特征上看,恐吓罪与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基本相同。恐吓罪是《日本刑法典》第249条规定的罪名,它是指恐吓他人使之交付财物,或者以恐吓的方法自己取得或使他人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的行为。

比如,上文提到的高山清司,他被捕的主要原因是被警方指控涉嫌勒索,日本警察厅安藤隆春称,高山清司以收取土木工程等建筑款为由,对一名65岁的男子实施了数次敲诈勒索,总金额高达4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19万元)。另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京都市山科区山口组小组长浦津正则和伊丹市田中茂树,因威胁一名70岁的地摊摊主,并向其索要每月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0元)的保护费,被日本兵库县警方以涉嫌恐吓罪为由逮捕。

在联邦制国家美国,虽然50个州和联邦政府均有各自的刑法典,但多数以美国法学会的《模范刑法典》为蓝本和参照。该法典将行为人为了引起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恐慌而以实施暴力犯罪为内容进行威胁的情形定为重罪,将威胁他人产生恐惧心理视为伤害行为。它认同的伤害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真实发生的肉体伤害,也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伤害。如中国留美博士翟田田,在2010年因与教授意见不合,轻率地说出威胁性话语后被美国检方以恐吓罪提起诉讼。

  

中国有关立法

中国坊间对“恐吓”一词并不陌生,但目前国家并没有以“恐吓罪”命名的刑法条文,“恐吓罪”常以概念、名词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涉及恐吓行为的刑事处罚,主要依据是刑法第293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

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将恐吓行为纳入到寻衅滋事罪中,是因为国家法律未对恐吓行为进行明确界定,使得人们对恐吓行为在认知和理解上存在误区。当前有学者将恐吓行为分为威胁恫吓型、情绪宣泄型和扬言报复型3种,但中国刑法对公民的精神权益损害保护侧重点则不足。

中国辽宁省辽阳籍亿万富翁、原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因受到恐吓、敲诈,遂雇凶手杀死原辽阳市刑警汪兴,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并于2006317日执行。案发后,该事件引发舆论极大关注,许多网友质疑为何受害人反而变成了罪犯?

对此,有学者认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刑事法律此前并未将恐吓行为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称,假如袁宝璟因汪兴的恐吓去公安机关报案,依据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即使汪兴的恐吓行为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最多也只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在恐吓罪的界定及入刑方面,香港和台湾比中国大陆成熟的多。201311月,香港歌手黄贯中在网上主动爆料家暴丑闻称,他父亲多年以来对家庭成员施暴,并表示其父若再有此行为,不排除“手刃亲父”。对此,香港律师宋伟德声称,黄贯中的言论已经触犯香港刑法,构成恐吓罪,一经简易程序定罪,可被判罚款2000元港币及监禁2年,循公诉程序定罪,可被判监禁5年。

在台湾,其“刑法典”第305条规定,“以加害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财产之事,恐吓他人致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者,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并将恐吓行为设定为独立罪名“恐吓危害安全罪”。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一对男女朋友因感情发生变化,男方给女方发去短信“快点去死吧!”甚至有一条连写90个“死”字,女方也以类似短信内容进行回复,事后,双方均认为被骚扰分别报警。法院最终认定双方皆有恐吓对方行为,以恐吓罪、伤害罪判男方拘役70天,以恐吓罪判女方拘役35天。

此外,澳门刑法将恐吓行为定义为侵犯人身自由罪中的“恐吓”,也规定了相应处罚。

20131212日,澳门中级法院公布了澳门史上首宗网上诽谤、恐吓案件裁判书。一名洪姓男子在4年间多次发帖恐吓、诽谤、侮辱澳门特首等官员,如置放炸弹、索要千万澳元等。

最终,法院以恐吓罪、加重侮辱罪、加重诽谤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洪某26个月。后来,洪某和检方均对此提起上诉,最终检方对某些罪名提出异议后,洪某被判4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