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受辱《排华法案》 百年后终被认可

     100多年前,华工在美国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他们以极大的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却一直承受屈辱甚至受到美国《排华法案》的排斥。直到20145月,“华工”作为一个整体被载入美国劳工部劳工名人堂。

      201459,美国劳工部举行仪式,隆重表彰1865年至1869年期间参与修建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的1.2万名华工,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华工”作为一个整体载入劳工部劳工名人堂。

      同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庆祝亚太裔传统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年5月是全美第一条跨州铁路建成145周年,中国工人的努力使得铁路的完工成为可能,他们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危险和艰苦工作,他们入选劳工名人堂是一份“早就应该得到”的认可。

      在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之前,美国社会曾经在较长时间内对歧视华工和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持回避态度,毕竟,这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那么,美国为什么在145年之后表彰这些华工?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段为什么是华工修建的?

      本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安年。黄安年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为美国正视华工历史而不断努力,他先后于2006年、2010年出版了两本宣传华工建设北美铁路的专著。

 

华工带来惊喜

      186271,美国国会通过了《太平洋铁路法》,授权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两年后,该法案的修正案经林肯总统正式签署生效。根据美国国会先后通过的两个太平洋铁路法案,铁路公司和承包商们获得了更大的实惠,因为新法案把政府“赠地”面积增加了一倍,准予出售面值100美元的股票,数量由10万张增加到100万张。

      根据两个太平洋铁路法案,私人铁路公司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土地赠给总数超过了52.61亿公亩,有的州还额外赠送了19.83亿公亩给铁路公司,比整个得克萨斯州的面积还要大。因此,建筑这两段铁路的两家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进行了十分紧张的竞赛,而这一竞赛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筑路工程的速度,这种速度在相当程度上又取决于能否找到适应竞赛需求的劳动大军。

      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的东段工程多为平原地区,他们雇用白种工人施工,工程进展相当顺利。西段工程则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西段经过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工程进展非常迟缓。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公司四巨头之一查尔斯·克劳克建议先雇用50名华工试试,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华工干得异乎寻常出色,于是公司又雇用了3000名华工,效果同样令人十分满意。

      华工在修建铁路工程中主要承担“道钉”工作,毫无疑问,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苦。黄安年在其著作《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中写道:“3000多名工人在10.19的地下挖掘隧道,他们接连数月生活在那里,活像鼹鼠,从工作区要通过距积雪地面很深的漆黑一团的地道,才能达到生活区。这种奇异可怕的生活经常遇到危险。随着山脊上积雪越来越厚,雪崩愈益频繁。雪崩前除了短暂的雷鸣般的隆隆声,没有任何征兆。霎时间,整群工人、整个营房,有时甚至是整个营地呼地一下全被卷走,摔入几英里外的冰雪峡谷,几个月后,工人的尸体才被发现。有时人们发现整批的工人被冻死,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镐头或铲子。”

      华工出色地完成修建工作不仅靠勤奋,也运用了祖先留给他们的智慧财富。黄安年举例说:“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队伍遇到了困难,入冬后的塞拉岭山区,风雪交加,工程运输陷入停顿,工程师们连续商量,也没有善策。这时,有一位华工出来讲了一个故事:‘当年中国京城内有一巨钟,重几千斤,欲移至大钟寺,但无运输工具能运此庞然大物。直到冬天,始有工人建议从城内至大钟寺路上,铺设浅沟,灌以水,因天气严寒,滴水成冰,浅沟之水马上成了一冰道,乃置钟于冰上,轻易拉至目的地。’工程师们受到启发,马上请华工设计,赶制了一长达39.25公里之冰道,解决了运输难题。”

功成名不就

      整个修建队伍坚持到1869510,终于,一枚金色道钉钉入路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北美大陆铁路建成通车。

      黄安年感慨说:“从1866年夏季开始,华工运用先祖修建万里长城的聪明才智,用一年多时间,凭借古老而传统的工具——铁锹、钢钎、手镐、绳索与篮子,一点一滴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说,如果没有用勤劳勇敢而又充满智慧的华工,是不会提早7年完工的,这是一个世界性奇迹!可以说,美国西海岸的铁路,记载着我们华人、华侨辛勤劳动的泪水、血汗和大批华工的牺牲,我们把它称作‘沉默的道钉’。”

      然而,铁路公司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铁路竣工汇合处举办庆典时,竟然没有华工的身影。招募华工的倡议者查尔斯·克劳克感到很尴尬,便在一次庆祝会上以一句话提醒大家:“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这一讲话被誉为美国移民史中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对于华工来说,即便功成名不就,但由于国内政治动荡民不聊生,华工赴美的热情依旧不减。据美国学者玛丽·罗伯特·柯立芝教授统计,1849年至1882年间,有30万华人因各种原因远赴异国他乡谋求生路。

      大量华工的出现间接造成了美国《排华法案》诞生,特别是1873年,美国爆发了19世纪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使得美国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大量华工的出现便不再讨喜。

 

《排华法案》出台

      随着经济危机在美国全国蔓延,排斥华工逐渐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国内政治问题之一。当亚瑟总统对华工表示欢迎的时候,美国本土的劳工阶级却认为华工正在“撕裂”美国,应该限制华工入境,美国排华事件愈演愈烈。

      显而易见的是,华工的勤奋敬业和相对低廉的薪水赢得了美国企业主阶层的广泛欢迎,企业主们成为日后对抗排华法案的中坚力量。但是,华工也因此拉低了美国劳工阶层的工资,对他们造成了威胁,美国劳工组织认为这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对美国穷人产生了巨大压力。

      研究美国经济史多年的黄安年介绍说:“美国的劳工组织对《排华法案》的出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危机时期,他们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弱势的华工身上,领导排华的是当时的工人领袖爱尔兰籍的丹尼尔·凯尼,他在加州组织成立了很大的反华工人党,加州是华人的主要聚集地。18761877年分别发生了白人种族主义武装攻打唐人街的动乱,1877723洛杉矶发生反华骚乱,华人的住宅、商店被捣毁了几十家,凯尼公开叫嚷‘中国佬必须滚开’,当时反华的思潮已经影响了整个加州,进而扩展到全国。在这个情况下,1878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个决议,停止华人移民,1879年又通过一个法案,禁止任何超过15个华人的船只进入美国,同时各个州在当时都通过了一些排华法案。”

      经过两年多的政治博弈,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并最终通过了两院的表决,经美国阿瑟总统于56签署生效。

      这份《排华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0年内禁止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和矿工等华工进入美国,非劳工的华人入境须持有中国政府所发的英文护照;不准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禁止华人在美国买房、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禁止在政府任职,禁止与白人对簿公堂等等。

      这一法案将华裔定居者的移民和入籍程序冻结10年。美国国会此后数次扩大这一法案的适用人群,将所有华裔包括在内,每次都对华裔作出愈加严格的限制,其中包括禁止华裔的配偶子女移民美国等。

      历史上认为,这份法案创造了两项美国纪录:第一次立法禁止一个国家人民进入美国,第一次立法排斥一个国家人民加入美国国籍。因此它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的排斥移民的法案。法案生效后,在3年时间内就有超过5万多华工被迫离开加州或被迫害致死。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只是《排华法案》出台的原因之一,还有政治原因及美国固有的种族歧视原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及腐败无法对美国的排华进行反击、抗议,对华人无法进行有力的保护;还有一个原因是华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与美国人差别很大,不能很快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我们主张民族的融合,求同存异,而美国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思想,本来就主张白人至上,认为华人是信奉异教的异端。”黄安年总结道。

 

从排斥到认可

      黄安年认为,美国态度的转变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1943年,罗斯福执政时期,由于国际反法西斯的需要,美国无力同时两线作战,而中国是太平洋的重要战场,中国政府和人民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压力来抗击日本法西斯。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排华法案》问题受到重视,当年1217日,《排华法案》终被罗斯福总统宣布废除。他在声明中强调:“国会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要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以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在此之后,美国渐渐放宽了对亚洲移民,尤其是技术移民的限制。

      黄安年认为,美国态度转变的第二阶段是在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实力增强,中国地位越来越高。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的作用,使美国对华态度再次软化。

      实际上,在美国的对华态度转变历程中,除了中国的逐渐强大,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美国的态度,其中包括: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开始伸张自己的权利;美国本土的华人群体在发展和提升;他们从“劳力阶层”逐步转变为“知识阶层”,从不敢“发声”到参政、争取政治权益;美国现有约400万华人,议员们在竞选时都要考虑争取华裔的选票。

      黄安年表示:“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使废除了《排华法案》,美国人对华人的歧视仍显而易见。尽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将《排华法案》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但此后的近70年时间里,美国总统都没有对这部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自由、民主和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表示过正式的道歉。”

      黄安年认为:“美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种族歧视观念,尽管他们宣布对排华表示遗憾,但是确切地说这不是道歉。尽管美国国会在2012年通过一个法案,但也仅对不公正行为表示遗憾,政府依旧没有公开对华人有一个严正的道歉。《排华法案》在美国历史上是唯一对另一个国家人民整体排斥的国家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应当单独对华人正式道歉。”

      据悉,2014515,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通过历史性议案,就100多年前该省歧视华人及反华排华的法令条例,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这是20066月,哈珀政府就历史上向华人征收“人头税”问题在国会正式道歉后,加拿大首个省级政府就过去的排华历史进行道歉。

      在采访的最后,黄安年感叹道:“这个事件我们不能封存,也不应忘却。华工一直受到屈辱,他们所作的贡献应被铭记于历史中;在当今追逐名利、浮夸风盛行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强调这种默默无闻的、勤劳勇敢的道钉精神。这也是我做这方面研究最重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