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决定中心
——评《担保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法律推理》
初次读万安黎这本学术著作,感觉比较难懂,若不静下心来,很难领会其书的精要,但我还要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学术价值甚高、独创性极强。
作者万安黎,精通中文、日文、法律和斐济语,系美国康奈尔大学杰克·G.克拉克远东法讲座教授、人类学教授,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克拉克东亚法律与文化项目主任,代表作《The Network Inside Out》曾荣获2000至2002年美国国际法协会奖。
本书是万安黎基于在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长达10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经验,及深入研究如何将金融市场中担保品的使用作为稳定市场交易的调整手段后,而形成一部作品。
在书中,作者不但向读者表明,担保品操作是不可或缺的行为、实践,同时告诉读者,如何在日常行为中更有效的运用法律技术知识规范其市场,从而确保担保业在全球金融领域快速发展。
通过反复阅读,我认为该书至少有两方面的学术贡献:一是独特的研究方法,二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结论。
所谓独特的研究方法,是指该书为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一方面,其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性,涵盖了法人类学、法理学、担保法学、国际私法学、民族志学、金融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学科,有机地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了担保论与金融市场的研究。另一方面,作者的交叉研究还体现在打通了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界限,在著作中既有关于法理学的深入讨论,又有关于担保、仲裁、法律冲突等问题的真知灼见。
虽然在该书出版前5年已有多位学者用民族志学方法研究金融市场,但该书是第一部用多种交叉学科进行系统深入地探讨金融市场的专著。
所谓富有创造性的研究结论,是指本书对国际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反思、批判与建议,并对全球金融市场背后的法律框架建设提出了创造性观点,即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金融与金融监管的新思维方式与修辞。
在该书中,作者告诉读者:金融市场的管理并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法规与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普通法律技术与各种各样的市场参与者平凡、细碎的工作得以实现,其结论令人惊诧,也令人信服,还向人们证实了“边缘决定中心”。这与美国罗伯特·C·埃里克森著的《无需法律的秩序》一书观点不谋而合。
另外,本书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自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革金融体制,创建“金融新秩序”的呼声不绝于耳。
金融改革究竟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牵动着世界金融市场的敏感神经。当下有关金融改革的争论存在两个立场:新秩序设计者和金融业的卫道者。前者主张独立于金融市场之外为其设计一套规则,后者抵制任何形式的规制,主张任其金融市场自由发展。
新秩序设计师与金融业卫道者都持有一种公私治理分立、规制与去规制对立的简单观点,但万安黎该书却以独特视角将双方的观点更加细化、深入,给金融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考。
因此,本书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对金融市场的观察与判断,均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它可以作为金融调控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的决策参考,也可以给金融法学界、经济学界、人类学家等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专业参考资料,还值得学者借鉴其学术研究的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