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首发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白皮书

    52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以白皮书的形式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等综合审判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布,这在全国高级法院中尚属首例。此次北京市高院发布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白皮书,拉开了北京市法院“汇聚爱心正能量,共筑健康成长路”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传周活动的序幕。

    围绕这一主题,北京市海淀、房山、门头沟、通州、顺义及一中院、二中院等多家法院将在“六一”儿童节前夕,陆续推出法庭开放日、网络公开课、模拟法庭展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普法宣传。

  北京市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机构的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22家三级法院中的19家已经取得了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独立编制,综合审判庭数量已增至13家。从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93名法官同时兼任百余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

  根据全市少年法庭审理的案件情况总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呈现出犯罪人数总体下降,非监禁刑适用率相对平稳,未成年罪犯男性比例高、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比例高、低文化水平罪犯比例高、非京籍犯罪比例高,在校生犯罪现象不容忽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形势严峻等五个特点。民事案件呈现出校园侵权案件明显上升,半数以上民事案件集中在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等特点。

  2013年全市少年法庭在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探索并完善了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犯罪记录封存、社会观护、亲职教育、涉诉未成年人心理评估干预、涉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等制度特色。为进一步合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法制生活做出了努力。

  白皮书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三个层面分析认为,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及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中,仍存在12个方面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白皮书建议,一是要突出家庭预防,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建议相关组织开设“家长课堂”,设立家庭监护能力与资格评估机构,对家庭教育制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推动相关立法出台。二是加强学校预防,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意识和法制教育工作。建议学校与有关社会管理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教育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结合学生天性及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加强校舍、体育设施、教具的维护和检修,增强学生、教师的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创新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三是强化社会预防,加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度。建议强化未成年人用工管理,加大对特殊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规制力度,加强媒体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意识,探索建立防止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强制报告”制度,将外来流动未成年人纳入信息监管、早期干预和帮扶安置范围。

  北京高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赵德云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协作。北京法院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实效,创新推进少年司法公开,充分发挥少年法庭的延伸职能,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多维度”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