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独父亲的守望
66岁的王爱国,现在身边只剩下3岁的外孙女。2012年,这位老人的妻子和独生女儿被杀害,杀人者是他的女婿。
王爱国的女儿和老伴走后,简陋的家中,几乎没人来过,王爱国说:“人情太淡薄了。”如今,他终日与两幅遗照为伴,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为了外孙女能有个正常的生长环境,他努力试着去遗忘悲伤。
采访和拍摄王爱国当日,他紧紧拉住记者的手,许久不肯放开,在他看来,他需要一个人帮他驱赶这份孤独,哪怕是一个陌生人。
事实上,王爱国也是烈士遗孤,父母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从小他就学会了忍耐与坚强,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郑州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长期担任高级技术人员。
他和妻子在1978年结婚,当时已经30多岁,第二年生下女儿,取名王冉。在那个年代,为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号召,他们没有要第二胎,夫妻俩专心照顾着这根“独苗”。
王爱国说,“王冉小时候成绩并不好,比较淘气,有些男孩子的性格”,大学专科就读于中州大学涉外文秘专业,毕业后也没有找工作,“天天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这期间,王爱国经常与河南电视台合作拍摄节目,女儿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专升本的新闻学专业,并到中央电视台实习。
毕业后,女儿进入中国新闻社,随着《郑州晚报》扩版,王冉又被招聘过去,成为文艺副刊部的骨干记者。
曾经,王冉是父亲的荣耀,但这份荣耀到她33岁时,戛然而止。女儿走后,王爱国除了去司法部门询问案情外,就很少离开居住的小区。
近两年,王爱国变得特别健忘,经常忘记锁门,甚至明明拿在手里的东西,都要找半天。采访间,他的住处,突然飘出浓烈的烧焦味,记者寻找才发现,他忘记了关火,加热的粥,已被烤干。
现在王爱国最担心的还是外孙女的成长问题,“马上就3岁生日了,慢慢会回忆起一些事情,我真想给她办理国外收养,这或许是对她最好的安排。”
尽管不舍,但王爱国不想让外孙女有记忆后被这些阴影笼罩。“王冉走时,孩子还不会叫妈妈,现在会说话了,却从没叫过妈妈”。
他一直觉得孩子是有灵性的,每当外孙女看到电视里的小朋友身边有父母时,都会瞬间安静下来,有一次外孙女说,“爸爸不是好爸爸,妈妈不是好妈妈”。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景,王爱国会变得六神无主。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经历了这些打击后,已经疲惫不堪。
王冉生前送给他的最后一件礼物是瓶红酒,这瓶红酒现在依然被王爱国摆在房间最显眼位置,“想她就拿起红酒看看,别的还能怎样?”
也有人提议,让王爱国再找个老伴,但他拒绝了,“自己带着个孩子,而且案件也没有到底,怕对不起人家,我尽量把外孙女照顾好就可以了。”
在记者采访王爱国前几天,他带着外孙女乘坐公交车,因外孙女聪明活泼,车厢一名乘客很是羡慕,对王爱国说:“你家小朋友的父母有这么好的基因,还不赶快再生一个。”王爱国生硬地笑着点了点头。
但转身,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