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鹤”前董事长民间借贷案风波再起
《温州再曝民间借贷敛财大案》追踪
“戴育仁是天底下最大的骗子,我相信了他的花言巧语。”
2013年4月18日,旅居意大利华侨、海鹤药业前董事长叶可为在法庭上破口大骂他的前任戴育仁。
此前,本社以《温州再曝民间借贷敛财大案》(本报2013年4月1日)为题,对戴育仁如何利用海鹤药业大肆敛财,又是如何利用“耍手腕”“玩失踪”“腾挪术”等手段欺诈债权人的过程进行了独家披露。
彼时,戴育仁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2012年11月1日被温州市鹿城公安分局刑拘,同年12月7日被鹿城检察院批捕。后来,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证据和信息的搜集,涉嫌罪名有了变化。此后,检方指控戴育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共5.3亿余元。
2014年5月14日,在叶可为案开庭审理的一年零一个月后,自喻为“永嘉首富”的戴育仁终于被带上法庭,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海鹤”成敛财工具
戴育仁,45岁,初中文化,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四联村人。戴育仁曾在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做服装生意,2006年前后回到温州。此后两年,他多方筹钱购买大量的写字楼和商品房,其间,戴育仁分别以1.2亿元收购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海鹤药业、9000万元收购温州兴瓯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瓯医药”)。
本社记者获悉,戴育仁在内蒙古“掘金”同样有诈骗嫌疑。据受害人程爱丽2012年11月16日提供给戴育仁债权人以及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的报案材料显示,2004年戴育仁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经营超市时向全体员工集资,仅从程爱丽一人处就骗取43.5万元,最后到期不兑现并逃离乌兰浩特市。案发后,程爱丽等人以涉嫌合同诈骗到兴安盟报了案。
5月19日,程爱丽在电话中告诉本社记者:“我到温州报案后,听说温州警方给我们本地公安机关发过协查函,警方找过我两次,但最近也就没有跟我联系了。本地公安机关立案至今,也没有结果,我们的钱也没有要回。”
戴育仁回温州并收购海鹤药业后,几次将“海鹤”转手。从2007年到2010年,他以高利息为诱饵,卷走不少人的钱财而跑路,他使海鹤药业成为自己贪婪敛财的工具。
在公诉机关指控的集资诈骗事实中,戴育仁欠张福林9026万元,签下欠张君平(张与叶可为同时入驻“海鹤”)4796万多元和500万元的协议书,签下欠叶可为5.2亿余元的协议书。
戴育仁、张福林、叶可为是海鹤药业前后三任法定代表人,并先后落入法网。2013年4月18日,叶可为案是三人中首个审理的案件。张福林自2013年3月27日落网后,至今一直关押。
在5月14日的庭审中,提起欠叶可为5.2亿余元的协议书时,戴育仁情绪激动,掩面而泣。
“我签下这笔5.2亿余元欠款协议是不得已的。”情绪稍微平复后,戴育仁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他说,2011年9月,他在外地,张君平给他打电话说:“阿戴,你快回来,老大(指叶可为)这里出事了,资金链断了……”
“就这样我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欠款协议上签了字。没办法,他是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兄弟、大哥,他出事也就是我出事,我救他命才签下的协议。”戴育仁称,他是在叶的哀求和胁迫下,才有了这笔高达5.2亿余元的欠款。有了这笔欠款,让叶可为的债权人知道叶有钱还,为叶解围,暂时缓解了叶的压力。
所以,戴育仁不承认实际上有叶可为这笔欠款。“(到底)有没有这笔欠款,是现金给我,还是打款给我,有没有打款凭证,都可以查,要有证据拿出来。”他在法庭上说。
彼时,在叶可为案庭审现场,叶可为却是这样“评说”戴育仁:“戴育仁是天底下最大的骗子,我相信了他的花言巧语。”
“我在收购海鹤之前,并不知道海鹤是否经过审计。”在去年4月18日庭审上,叶可为如是说,“从张福林、戴育仁手中接过海鹤接力棒时,我还帮戴育仁背了上亿元的债务。”
记者了解到,在叶可为案审理中,公诉机关指控其非法吸收资金13亿余元。叶可为称,其中5亿元用于支付利息,1亿多元用于投资重庆的酒店和写字楼,3亿元用于收购海鹤药业,帮戴育仁偿还个人欠款1.03亿元,替戴育仁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近3亿余元。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