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网络拍卖,北京试行

 514日上午10点,在淘宝拍卖会网页上,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处房产以140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评拍小组的所有成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成功了,没有流拍!”副组长詹同法官对本社记者说,作为北京市法院试行网络拍卖试点法院,北京二中院之前的调研、学习和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值得的,网友足不出户参与网上竞买,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随时“围观”整个拍卖进程,真正实现“阳光拍卖”。

与传统的法院委托拍卖机构拍卖相比,网络拍卖对于所有的竞拍者而言既是公平公开地竞争,同时又有效地防止了暗箱操作,预防了司法腐败的问题。

    

双赢的拍卖    

此次网络拍卖选择了3处房产,成功拍卖1处,其他两处因为各种原因流拍。

据悉,此次成功拍卖的房产评估价为129万,成交价格为140万元。自424日以来,有近万名网友在围观,该房产有4人交保证金参与竞拍,出价的有3人,最终,一位网名为k6729的网民举牌加价12次,拍得了该房产。

与委托公司拍卖不同的是,由于网络拍卖是“零佣金”,能有效压缩买受人的成本。一般来讲,拍卖公司拍卖成功会按成交价格收取5%~10%的佣金,也就是说,此次网络拍卖,为买受人节省了14万元。

被执行房产的李晋升(化名)已经70多岁了,他并没有在网上观看此次拍卖。“尊重法律,相信法院。”他对本社记者说,虽然结果比他的理想售卖价格要低,但法院执行网络拍卖之前已经给李晋升预留了3个月的售卖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售卖出去。

北京市二中院执行一庭负责法官告诉记者,被执行人的债务约有60万,此次拍卖140万,支付完债务后还有80万的剩余,被执行人应该是比较满意的。

    

全透明的公开

20127月,浙江高院首先试水网络拍卖。目前,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页上,已有浙江、云南、江苏、安徽、北京等11个省市法院启动了网络拍卖。

北京市高院分管鉴拍工作的副院长翟晶敏介绍说:“北京法院试点司法网络拍卖是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公开新需求和进一步规范司法拍卖工作的有效手段,试点法院将充分发挥北京首都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规范司法行为,提升执行工作效率。”

网络拍卖的全程公开有效地防止了暗箱操作。在传统的司法拍卖中,存在竞拍者与拍卖公司串通,操纵拍卖过程的可能性。而网络司法拍卖将这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物理隔绝,安全有效。”詹同介绍说,网络拍卖操作流程规范、公开透明。首先与拍卖公司隔绝,杜绝了腐败的可能;其次又和竞买人隔绝,阻止“人情”的可能。

网络上,法院不知道竞拍人是谁,编号是网络自动生成。只有成交后,才能在网络后台看到详细信息,5天后才能见到“真人”。

记者获悉,如果房产流拍,再次拍卖时流拍的房产底价要降低10%~20%。根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司法拍卖房产可以进行3次拍卖。

  

试行并探索创新  

尽管网络拍卖不限制竞拍人的身份,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参与网络拍卖。但由于北京市购房资格有限制,拍卖的房产也要遵守北京市的地方行政法规,即必须有相应的购房资格,法院在拍卖前也会提醒竞拍者,相应的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据悉,目前网络拍卖仅限于房产,由于北京车牌需要摇号,车辆还没有进入到拍卖系统中,这类财产正在探索拍卖模式和具体方法。

此次拍卖并没有吸引很多注意,评拍小组认为群众不了解网络拍卖流程是一方面,习惯于传统纸媒的公告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于拍卖的操作还有一些疑虑。

记者观察发现,虽然网络拍卖能打破地域和场地的限制,但由于“无声的竞争”,网络拍卖则显得冰冷且枯燥。另外由于网络设施配置水平不一、用户端带宽不足,也会导致竞买者出价失败。这是技术上目前避免不了的。

另外,法院的起拍价和保留价不一致也会导致网拍的市场“不景气”。一般来讲,拍卖的评估价就是保留价和起拍价,詹同介绍,今后可以试着将起拍价降低,低于财产的评估价格会把大量的围观人员吸引过来,以扩大有效竞拍人的数量促使债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