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成立
5月10日,浙江省法学会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研究中心在杭州成立,这是国内首个由法学会成立的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自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包括浙江在内的国内多地争设自贸区。如何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是各地需要着重考量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贸区发展。而在浙江,正积极争取在舟山设立自贸区。
据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陆剑锋介绍,浙江成立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旨在深入研究总结上海自贸区法治建设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浙江省加快建设自贸区提供智力支持,推进涉外经贸领域法治建设。
据了解,浙江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浙江省自贸区建设,就相关法治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自贸区实地调研,为自贸区建设献言献策;积极开展法学界与经济学界、法学理论界与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界的交流合作,推进自贸区法治建设协同创新;紧扣浙江自贸区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侧重研究相关对策措施,为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浙江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设在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省法学会聘请该学院教授陈利强为该研究中心主任。去年7月,陈利强牵头的浙江省法学会课题组赴浙江舟山,开展建设舟山自贸区法律问题研究,提出自由贸易园区应参照国际惯例,遵守国际规则,先立法、后设区,建设“法治园区”,避免走综合保税区“先设区、后立法”的传统老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两个月前,陈利强被聘为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
陈利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近期多次去上海自贸区考察,研究中心成立后,马上要着手的工作是疏理上海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立足浙江,研究并服务于浙江贸易投资自由化、负面清单试点地区,打造浙江模式。
5月10日,在浙江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丁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丁祖年等10多名国内、浙江省内权威专家学者被浙江省法学会聘为研究中心顾问、成员。
丁伟在作《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法制保障》主题报告中,从自贸区法制保障工作的特殊意义、自贸区《总体方案》功能与法律定位、关于国家层面的法律授权问题、关于上海市的法制保障问题等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阐述。
在丁祖年看来,纵观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园(港)建设实践,法治是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丁祖年指出,研究中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推动法治浙江建设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与浙江自贸区建设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牢牢把握将研究中心建成“实战型高端智库”这一总体目标,逐步完善中心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及保障措施等,尤其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利于发挥法治研究中心功能作用的运行机制,突出“实”字,力求中心活动接地气,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丁祖年希望研究中心成为浙江省自贸区法治建设中的“先锋兵”和“排头兵”;立足长三角,尤其要积极主动关注上海自贸区建设实践,不断拓展研究中心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升话语权和贡献率,积极探索自易区法治建设的“浙江模式”,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省外知名的自贸区法治建设智库,引领浙江省法学会智库建设。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秘书长武鹰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律师等70余人参加了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会上,浙江省法学会还宣布将世贸组织法学研究会更名为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并完成了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