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单位将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

    国家文物局4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4年全国文物工作要点,并介绍了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有关文保活动。国家文物局今年将为乱象丛生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市场注入“正能量”,让国有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

明确文物鉴定管理权

    目前,文物鉴定市场乱象丛生。有业内人士介绍,民间文物收藏鉴定市场上存在“正不压邪”的怪现象。本来应该是眼力好、鉴定水平高的人员受到欢迎,但因为他们敢说实话,却受到市场的排挤。在一些地方,部分打着“专家”幌子的“伪专家”大行其道,一旦他们把假文物鉴定成真,将获得大量佣金。这股歪风已经严重扭曲了鉴定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鉴定市场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调控,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文物法》和所有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授予文物主管部门在鉴定方面的管理权。在《文物法》大修的背景下,司法部门建议国家文物局,在《文物法》修法中明确提出文物部门对鉴定拥有管理权,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在草案中提出这一点。

    据介绍,今年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主要是为了推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目前已经选择广东和湖南作为试点地区,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本轮试点中,广东和湖南将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

    国有单位介入到民间文物鉴定尚属首次,一些博物馆或官方机构的专家会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这类免费鉴定有望出具相关证明,鉴定意见具有一定效力。试点将本着谨慎探索的态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严查文物网络交易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买卖文物随之出现,这一直是个模糊地带。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开展文物网络交易现状调研,启动文物网络交易联合监管,完善服务监管措施,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绝大部分在网上卖文物的商家都没有合法资质,属于违规行为。但是网络交易和拍卖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因此今年要从服务和管理两个角度做好相关工作,把市场规范起来。有关负责人指出,网上交易是最容易产生纠纷的,因为见不到实体,没有第三方担保。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与商务部、工商、公安、海关等部门对网络文物交易展开联合监管。“网络交易、拍卖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我们希望管理和监督赶紧跟上。”

    此外,今年还将健全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标准,开展文物拍卖标的网上备案系统试点,保证拍卖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