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色发展评估报告出炉

包含十一项评价指标,注重与老百姓感受相匹配

2013年,江苏率先启动绿色发展评估研究,紧扣“绿色发展”内涵,立足江苏省情,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全省及13个省辖市2010-2012年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近日,《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报告》(2010年~2012)正式出炉。这是全国首份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总体要求,研究发布的绿色发展评估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江苏省用这份绿色发展评估报告说明了探索建立绿色发展量化评估体系,是对落实这一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实践。

   

通过评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992年起全省GDP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位于全国前列。

2012年,江苏省将节能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年关停小化工企业397家,关停小火电机组82.8万千瓦,实施“清水蓝天”工程、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等措施,加快绿色江苏建设,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面积达56.5万公顷。

江苏省一直较为重视生态效益,截至2012年底,全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累计已达21家。国家生态县(市、区)累计已达22个,占全国总数的1/2左右。生态示范创建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2013年,江苏率先启动绿色发展评估研究,紧扣“绿色发展”内涵,立足江苏省情,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全省及13个省辖市2010-2012年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江苏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包含‘两个减分项’和‘一个加分项’。因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尚未公布,该评估报告暂时只做到2012年。不过报告所体现的兼顾绿色与发展的评价理念与方法,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两个减分项”指资源消耗指数和环境损害指数。资源消耗指数包括3个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面积、单位GDP水资源消耗。环境损害指数包括两个指标,单位GDP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虚拟治理成本。

  “一个加分项”则是指生态效益指数,包括6个指标,国控与省控断面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生态红线区管控水平、林木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 

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报告课题组成员、江苏省环境咨询中心主任刘伟京表示,报告中在生态效益指数的6项指标中,水、气环境质量占了50%的比重,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感受到环境要素在评价中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了评估结果要和老百姓的感受相匹配。

他介绍说,此次绿色发展评估所采用的标准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确定的2022年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目标的实现情况。

“目前,江苏全省绿色发展的平均值是70分左右,可以理解为,截至目前,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完成了近70%的任务。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70%,因为越往后增长的幅度会越小,难度会越大。”刘伟京说。

    

绿色发展评估将成长效机制

在这份绿色发展评估报告中,附有一张2010年~2012年江苏省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变化情况的表格,其中包括了每年的得分、排名以及3年来的变化情况。其中,2010-2012年间,江苏省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60.563.868.2。在省辖市中,2012年苏州、无锡、南通排名绿色发展前三位,3年间南通绿色发展提升最明显。

通过报告可以看出,江苏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苏南、苏中、苏北差异比较明显。苏南地区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苏州、无锡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南通绿色发展水平在苏中地区领先,呈现逐步融入苏南的态势。盐城是苏北地区唯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

报告还显示,各省辖市绿色发展存在差异,在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方面各有优势与短板。比如苏州,在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用地利用、生态红线管控水平等单项指标上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在能源利用效率、大气污染环境损害、人均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刘伟京介绍说,比较排名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找问题,补短板,知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进而指导地区下一步的绿色发展。“比如,苏南5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全部都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并不等于苏南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苏南也有自己的弱点,它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苏北差不多,说明苏南在能源利用效率上还有潜力可挖,产业结构还有许多调整的余地和空间。相反,苏中地区能源利用率比较高,这就反映出苏中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苏北地区尽管资源消耗指数和环境损害指数得分相对落后,但生态效益指数总体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年度绿色发展综合指数上升也比较快,具有后发赶超潜力。”

他认为,绿色发展评估这项工作一定会持续进行,2013年的数据公布后会展开2013年的绿色发展评估。通过纵向对比,就可以看出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处于何种状态。“我们希望绿色发展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绿色转型的力度和成效越来越明显。同时,通过绿色发展评估也能发现全省绿色发展的优势、劣势,需要补齐的短板在哪里。”

  

尚缺生态效益正效应

刘伟京表示,这第一份新鲜出炉的绿色发展评估报告并不完美,仍有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县是以农业为主的,有的是以工业为主的,那么评估它所需要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就会有变化。单就我们此次评估体系中的11项指标,并不能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今后,随着基础数据的不断充实,以及人们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接受,江苏省还会对绿色发展评估体系进行补充完善。”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估报告并没有对已有成果进行评估。对此,刘伟京解释:“虽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发展情况做了探索,但是这些发展评估报告着重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比如在GDP中将污染损害扣除,计算出绿色GDP。而生态效益的正效应却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无法历史地、动态地反映一个地区绿色发展水平。”

“我们已经将各省辖市的报告寄送到市政府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手中,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一些市已经和我们联系,希望通过我们来编制市域范围内的绿色发展评估报告。”刘伟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