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法学会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思路举措 强化典型引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近年来,吉安市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江西省法学会部署要求,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作为深化法学咨询专家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站点54个,其中,县级站点13个,400名法学咨询专家全部轮岗入驻,在服务中心大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吉安、法治吉安建设贡献法学会力量。


  坚持提高站位谋划,全力落实认真组织实施

  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市委政法委把建立建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列为重点工作来抓,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精准把脉、公众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委政法委书记“一把手”工程和年度政法重点工作,专门召开吉安市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业务培训会,指导各县(市、区)法学会快速完成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同时,将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纳入市法学会年度工作考评和平安建设年度考评,以严格考评促工作落实。


  坚持统筹资源力量,全域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吉安市坚持市级带动、县级跟进工作思路,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融合推进,严格落实“六有”要求(有组织机构、有工作方案、有法学咨询专家、有工作场所、有经费投入、有制度保障),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入驻本级综治中心,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度融合。吉安市法学会做好协调指导建设,确保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方向明、路径清”。

  吉安市法学会健全法学咨询专家工作制度机制,创新构建“1+N”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远程视频法务“云平台”,推行“法律咨询+抖音号”普法新模式,法学咨询专家轮流在综治中心工作窗口“坐诊”,站点功能不断丰富。完善建立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定期值班、督导调度、教育培训“五大”服务站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优化完善一般咨询事项、涉及“四个重大”事项等案件办理流程和服务规范,切实提升站点服务质量和效率。

  吉安市法学会严格遴选程序,从政法系统骨干、退休干部及优秀社会法律工作者中遴选出400余名熟悉法律人员组建法学咨询专家人才库,并将驻站专家队伍与地方特色社会治理队伍相融合,如映山红调解工作室等,发挥团队协作力量,共同应对重大矛盾纠纷和重大信访积案,提高纠纷化解质效。


  坚持法治护航发展,全面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吉安市法学会以基层服务站点为依托,深入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创新运用“采茶戏+普法”“非遗+普法”宣传方式,将法治元素融入万里竹灯、竹编盆、采茶戏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创作和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一年多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

  该市法学会聚焦服务保障“十大攻坚战”,组织法学咨询专家深度参与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和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相关工作,为全市重大企业开工、重要项目落地、重要活动评估等提供法律参考100余次。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对房地产、征地拆迁、退役军人等领域重大矛盾纠纷或信访积案调处,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2024年至今,全市法学咨询专家共参与“重大决策论证”案(事)件68件、“重大风险防控”事项71件、“重大矛盾纠纷调处”367件、“重大信访积案化解”89件。

  此外,吉安市法学会还组织法学咨询专家深度参与“入户听诉、接诉即办”活动。通过“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耐心解答群众在养老继承、劳动权益、合同履行、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困惑,引导依法理性维权。推动法律服务向经济领域特别是民营企业拓展,组织开展“法学咨询专家进园区助企活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吉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彭学凯表示,吉安市将认真落实好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法学咨询专家工作,持续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布局更科学、覆盖更广泛、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加坚实的吉安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