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综治中心运行以来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抓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助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长沙县别称星沙,是湖南长沙市辖县,下辖18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145万人,2024年GDP近2300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五,域内经济活动繁荣,人口多、纠纷多,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治理问题,如何创新机制提升效能?2024年以来,长沙县委政法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分级、分类化解的多元解纷运行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从分散处理到“一站式”解决。


  政法力量赋能多部门协同治理

  2022年4月某日,木工赵明(化名)在长沙县某项目工地工作时不慎从高处摔下致残。之后,赵明和其所在的建筑劳务公司,就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及赔偿金额问题争执不下,引发了行政诉讼和民事争议。

  今年7月,赵明的代理人将相应诉求提交至长沙县综治中心。长沙县人民法院驻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刘巧艳详细了解案情后,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就该纠纷分别与县人社局驻综治中心调解员丁盛龙、杨洋开展多次联动调解工作。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就赵明受伤赔偿问题等事宜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建筑劳务公司向赵明支付各类赔偿费和补偿费合计48万元。同时,该公司自愿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撤回起诉。随后,双方当事人就调解协议内容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这起耗时长达三年多的矛盾纠纷,在长沙县综治中心联动多部门调处下,画上圆满句号。

  长沙县各类企业多,有30余万产业工人,劳资纠纷占比大。设立在长沙县综治中心一楼的劳资纠纷金牌调解员工作室,不但有调解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调解员丁盛龙和杨洋,还有金牌调解员郭玖元。郭玖元告诉记者,进驻县综治中心后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多个部门协同联动,他负责调处纠纷的成功率较之前上升了60%以上。

  走进长沙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取号机,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可以根据诉求类别取号排队。旁边的便民服务区备有茶水、纸笔和应急药品等。该大厅设有综合接待、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投诉举报、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等9个窗口。此外,中心大厅还设置了司法便民服务平台,终端有近万名注册律师在线坐班,可免费为群众提供实时法律咨询和一对一视频服务。

  长沙县综治中心主任黄宇波告诉记者,长沙县综治中心于2024年5月挂牌运行,今年3月以后又进行了优化。目前,该综治中心共有20余个部门70余名工作人员入驻办公,按照“1+4+N”(即1个群众接待大厅,4个服务功能区和N个个性化工作室)的布局设置功能区。大厅受理群众反映诉求后,会统一登记,分类流转,形成“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

  “县综治中心原则上主要处理业务性强的矛盾纠纷、疑难复杂问题、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和重要领域的重大风险问题。镇级综治中心在设置上参照县级综治中心,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同时,深化‘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出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合署办公、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合一、‘综治中心+信访超市’等多种模式。”黄宇波说。


  “专家坐诊”解群众烦心事

  长沙县的王某与丈夫李某因婚姻家庭问题经常发生争吵,近来两人报警和12345投诉记录达73条,镇党委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就两人纠纷调解走访30多次未果。长沙县公安局通过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将其作为重点婚恋纠纷上报至县综治中心。随后,县综治中心组织“婚调”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联合双方居住地政府、派出所工作人员,针对夫妻二人存在的问题,耐心劝导,双方矛盾最终化解。

  长沙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伍玉联向记者表示,长沙县2024年110警情量达23万多起,非警务警情占比近一半,在非警务警情中,婚恋、邻里、劳资、经济、物业等纠纷占比46.17%,这5类矛盾纠纷极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极端案事件和信访问题,单靠公安一家难以有效化解。为此,长沙县综治中心成立了警调联动及非警务警情分流工作办公室,长沙县公安局安排两名干警常驻,主要负责非警务警情分流、参与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维护中心治安秩序等工作。今年以来,长沙县3次以上重复纠纷警情下降21.46%,全县没有发生极端事件和重大涉稳事项。

  走进长沙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区,记者看到,这里除劳资纠纷金牌调解员工作室外,还设置了婚恋纠纷调解工作室、胡槐调解工作室(“树湘公益”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法学会工作站)、接访室、共享云调解室(云信访室)、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等功能室。

  据了解,长沙县根据矛盾纠纷情况建立了九大行业专业矛调组织,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县综治中心实现常驻或轮驻。其中,涉及劳资、婚恋、物业等占比较大的纠纷,矛盾纠纷调解组织采取常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其他则采取轮驻和随驻方式入驻;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等专业性强且体系健全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保留在原址办公,通过机制联系工作。

  “如果说综治中心是一家治疗社会病的医院,接待大厅就是挂号导诊区,其他进驻的‘矛调’组织就是专家会诊区和专科诊疗室。”长沙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郑旭辉介绍,婚恋纠纷调解工作室由县妇联特邀调解员陈飞林牵头,专门化解婚恋纠纷;胡槐调解工作室(“树湘公益”工作室)由从事调解工作近30年的全国模范调解员胡槐“坐诊”,负责调处县内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律师调解工作室(法学会工作站)引入专门律所进驻,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共享云调解室(云信访室),可以通过视频系统联通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远程调解指导;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由长沙县人民法院派驻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多名特邀调解员组成的诉讼服务团队常驻,真正实现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审查及速裁快审等诉讼事务“一站受理”。

  今年以来,长沙县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4644件,化解4227件,化解率91.02%。其中,各部门调解2550件、仲裁1054件、行政复议10件、信访三级办理化解63件、诉讼549件、法律监督1件。


  “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

  近年来,面对物业纠纷急剧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势头等问题,长沙县综治中心设置了物业纠纷治理、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咨询等个性化功能室。

  长沙县共有313个小区,在县内注册的物业企业197家,今年以来,物业纠纷在各类投诉数据中占比约10%(在生活纠纷类警情中占比11.2%,在12345热线工单中占比8.32%,在信访总量中占比4.2%),是治理的重点。

  “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物业纠纷后,当事人同意先行调解的,由住建部门和物业协会牵头组织调解;不愿意调解的,由法院牵头处理。今年以来,已累计受理物业纠纷445件,诉前调解成功221件,诉中调解成功134件。同时,为了助力物业纠纷化解,我们优化了物业企业‘红黑榜’评定,对物业企业进行量化评分,投诉少、纠纷少的物业企业列入红榜,投诉多、纠纷多的列入黑榜。同时,及时将‘红黑榜’评定结果通报财政、发改、法院等部门,作为办理诚信等级备案、物业项目招投标、物业费调解等方面的参考。例如在调解、审理过程中,会根据‘红黑榜’对黑榜企业主张的物业费酌情扣减。”黄宇波介绍。

  在物业纠纷治理工作室努力下,长沙县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显著改善,业主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物业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5%,12345物业服务类工单同比下降36.92%。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长沙县综治中心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汇聚多部门力量成立了四个未成年人保护专项组,专门聚焦纠纷事前源头防范、事中综合治理、事后帮扶教育。同时,该工作室还邀请心理医生参与重点矛盾纠纷化解和重点信访人接待,通过心理医生定期坐诊、电话预约、热线咨询等方式,群众可以自行预约、咨询。截至今年4月,长沙县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率同比下降14.4%,行政处罚同比下降48%,未成年人涉“两盗”案件同比下降28%。

  此外,长沙县综治中心指挥中心还搭建了两个线上平台:一是湖南省统一部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长沙县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后即时将纠纷录入系统,并向群众发放受理告知单。该系统可对矛盾纠纷进行统一编码、有序分流及重点人员纠纷预警,从受理指派、联动调解到跟踪回访,全程可留痕、可追溯,群众可扫描二维码实时查询办理进度。二是在湖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的基础上,长沙县综治中心二次开发了风险预警平台。该平台全面打通数据壁垒,融合长沙县域内110警情、12345、网格员上报等10余个渠道的风险治理数据,打造数据分析大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实现对重点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等风险数据的分析预警。

  长沙县通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实现信访总量、12345受理量、新收民事案件量、治安类警情、命案发案数均同比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上升,还获评了湖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今年上半年,长沙全县各项治理指标继续优化,信访总量和12345受理量、治安类警情继续下降,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