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以信访法治化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

“民情账本”写满法治答案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化“书记民情‘三本账’”(以下简称“三本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充分发挥县、镇(部门)、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关键人”作用,形成以问题和民意为导向的执政思维和治理体系,以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

  2021年,石泉县“‘三本账’——以人民为中心的县域治理制度创新”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2022年5月,石泉县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022年以来,石泉县连续4年平安建设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先后被授予省级平安银鼎和平安铜鼎。


  织密民意网,民情全收集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趟,现在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书记就能看到。”谈起“三本账”带来的便利,池河镇合一村村民李女士深有感触。为打通民意“堵点”,石泉县首先从“建账”破题,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体系。

  线上,全县公开县、镇(部门)、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手机号、民情热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提交诉求;线下,在全县164个村(社区)设立“民情接待室”,每月固定“书记接待日”,同时组织网格员、村干部定期上门走访,畅通十大民情收集渠道,重点收集老弱病残群体、偏远村组群众的需求,确保“小众声音”不被忽视。

  “不是所有诉求都混为一谈,我们按‘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分类登记,每笔‘账’都明确牵头书记、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石泉县信访接待中心负责人介绍,对纳入“三本账”事项全部落实书记“四个亲自”责任,即书记亲自把关建账、亲自签批交办、亲自督促办理、亲自审核办理结果,通过“书记抓总、分级负责”,把责任压实到“关键人”身上,杜绝“推诿扯皮”。2016以来,全县累计收集各类诉求1.2万余条,建档率达100%。

  “自全面推行信访工作法治化以来,我县以‘三本账’制度和‘321’基层治理模式为依托,探索实施‘信访前置’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的要求。对收集的民情做到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到位,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坚决问责到位,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处理到位。”石泉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锚定法治标,信访精办理

  家住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3组的陈先生没有想到,自己通过“三本账”反映北环路德庄火锅店对面污水外溢,影响居民出行的问题,第二天就有人管了。这是石泉县以法治思维“信访办理”的生动缩影。

  “法治化办理信访事项的能力是‘必修课’。”石泉县信访局局长李万军表示,县里定期组织三级党组织书记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开展“法治办信”模拟演练,提升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纷的能力。同时,建立分层督办机制,县委书记紧盯“重难点账”,镇党委书记跟进“未办结账”,村党支部书记处理“简易账”,对超期未办、群众不满意的诉求启动“回头看”,截至目前,共发出书面督办提醒函35份、各类通报11期,提出改进意见3条,提出科学决策意见1条,推动98%的诉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工作中,各级党组织书记加入信访工作法治化流程,建立“分类建账—书记阅批—受理告知—快速交办—严格督查—结果反馈—回复征询—书记把关—销号归档”的办理流程。落实信访工作人员首办责任制,“一对一”全程服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对复杂问题采取“一案三交”,交分管县领导、承办单位和属地,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对信访积案坚持“包案领导+工作专班”推进机制,以“案清事明”推动“案结事了”,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8%。


  闭环验实效,治理见真章

  “账清不清,群众说了算。”在石泉县,每一件“三本账”事项办理结束后,都会征询群众意见,群众不认可的要重新办理。

  城关镇“三本账”台账编号为(2025)第一号的记录显示:1月17日,诉求人方先生反映,环城路看守所路口后面住户及有关单位的污水排放渗透至其房屋,影响居住,请求处理。对此,石泉县城关镇政府1月26日答复,查明渗水的具体原因。如果是因公共排水管道漏水导致的渗水问题,一切费用由县住建局承担。送达回证显示,诉求人同意上述意见。

  对此,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张继焕表示,2024年以来,全镇已受理“三本账”208件,办结191件,正在办理17件,办结率91.8%,成功化解县信联办交办的4起信访积案;受理12345工单729件,办结726件,正在办理3件,办结率99.5%。

  据了解,石泉县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中,建立“三本账”三色管理和“县信访局、县委常委、县委书记三线督办工作机制”,日常工作由县信访局督促落实,落实情况实行纳入季度平安建设重点督查,重大问题由分管县委常委实时督办,办理不力的由县委书记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县纪委监委从严问责。近3年来,共追责问责办理处置信访工作不力党员干部34名,其中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26人,推动依法处理滋事扰序、缠访闹访等行为7起,有力维护了良好的信访秩序,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

  数据显示,推行“三本账”以来,石泉县信访量同比下降42%,群众对基层治理满意度提升至96.8%,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深化“三本账”,处处有“枫”景

  “太感谢村干部了,及时为我母亲申请办理了低保,现在每月481元钱都按时到账,为我们减轻了家庭负担……”

  原来,家住饶峰镇胜利村一组的杨先生,其母亲因高血压、糖尿病长期需要住院诊治,今年7月22日,杨先生通过手机端向村“三本账”申请农村低保,随后网上提交了诊断证明、病历和申请书,没想到8月12日就审批下来了。

  饶峰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杨臣忠坦言:“县委书记有他的‘三本账’,镇党委书记也有他的‘三本账’,作为我们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我也有我的‘三本账’。群众有什么诉求,有什么问题,我们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今年上半年,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件,上报镇综治中心后,已通过到村联调成功化解,此外,网格员调解邻里纠纷6件。近3年来本村无一信访案件上行到镇,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

  据了解,近年来,石泉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前移信访工作关口,深入开展“深化源头治理化解信访矛盾”专项工作,充分运用综治中心资源优势,推进矛盾化解、社会稳定,消除风险隐患。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平台作用,既抓程序推进、实质解决,依法受理规范办理信访事项,也加强对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引导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

  “三本账”制度充分发挥县、镇(部门)、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人”的引领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等“关键事”,强化源头治理,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分类施策,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真正做到“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下一步,石泉县将继续深化“三本账”机制,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让群众的急难愁盼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绘就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