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中华司法所构建“法治宣传共同体”
“民法典惠群众,代代相传好品行。民法典护未来,社会安宁大太平!”稚嫩的童声在福建厦门百年中山路回荡。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中华司法所联合辖区民立小学共同创作的闽南普法童谣《民法典、人人知》,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法治种子播撒进厝边头尾。
近年来,中华司法所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深挖多方资源,通过构建“部门—学校—社区”三维协同网络,打破传统普法单线推进的局限,构建“法治宣传共同体”。
跨部门协同,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
“这个民法典拼图可难不倒我。”
“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保护我们小朋友的法律。”
不久前,民立小学的学生和边检民警一起出海巡逻,在劈波斩浪的船艇上,大家积极参与到中华司法所精心设计的“安全守护”“眼疾手快”“走出法律陷阱”“我与法治合个影”等普法闯关游戏中,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一次次“小考验”,逐步加深对法律的认知。
谈及活动感受,一位同学表示,原本对法律不甚了解的他,这一天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法治是幸福美满生活的保障,今后要继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终身学法的观念。”另一位同学说。
中华司法所与东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携手打造“鹭海说法”品牌,创新开展“童心追梦,法治护航”“法耀国门·爱国启航”等主题活动,通过与国门卫士的联动普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与法治意识,实现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
校所联动,开启行走的法治教育
“我在江夏堂里的《黄氏家规》中找到了‘守法纪——遵守法律,维护秩序’,可以看出黄氏族人对守法纪的重视!”
中华司法所深挖辖区法治历史文化,创设一条普法研学路线,引导青少年深入探寻江夏堂、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等背后的法治故事,通过一路走、一路讲、一路悟,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法治认知”的新窗口,探索一条“以文化人、以史铸魂”的法治教育新路径。
“发生矛盾调解先”“厝内大小拢是宝”……这首融合闽南语与法治精髓的童谣,将民法典的温情守护化作生活场景。萌娃用乡音演绎法治金句,让厝边头尾的老人赞许不已……这是中华司法所与民立小学共同创作的闽南普法童谣《民法典、人人知》。民立小学“普法小分队”一边唱着这首童谣,一边穿梭在百年骑楼下,向商户及来厦门的游客递上图文并茂的民法典普法宣传手册,用童言童语讲解民法典条款。
“家里出现小矛盾时,一个人着急没用,大家一起商量才管用!”中华司法所调解员“调解小课堂”开讲,向青少年讲解调解知识与技巧。截至目前,该课堂已进行了4次培训,辖区内有百余名青少年参加,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人参与矛盾调解,形成全员参与解决矛盾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和谐,助力社会安全稳定。
社区共建,共同培育法治宣传使者
“现在开庭!”
随着威严庄重的法槌声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在思明区中华路霞溪社区儿童共商空间拉开帷幕。通过角色扮演和具体案例的审判,孩子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与此同时,中华司法所在霞溪社区儿童共商空间实践“法治蒲公英培育计划”,通过开展法治故事会、模拟法庭及共种蒲公英苗等“参与式”学习活动,使青少年完成从“法治受众”到“法治传播者”的身份蜕变。
值得一提的是,走进人潮涌动的中山路,中山路47号的“安邻·微光”品牌格外耀眼,这是由中山路党员、商户、社区、司法所、派出所及志愿者等携手组成的“商圈服务团”,多部门携手,用法治共同守护百年中山路的繁华,为中山路上来往游客及居民提供普法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