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县检察院:“党建+”让检察履职有质效有温度

  本报讯(记者黎志飞 □冯涛)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民检察院以“相如·星火”党建品牌为牵引,把党建基因注入执法办案、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全链条,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50余名干警走上“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领奖台。

  “党建+”首先体现在替群众解忧。今年2月,70多岁的杨大爷从检察官手中接过被拖欠8年的2.6万元血汗钱,老人热泪纵横。8年前,他在成都务工被包工头唐某欠薪,去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蓬安县检察院。该院第三检察部当天受理,党员干警厘清事实后支持起诉,又促成诉前和解,唐某一次性付清。近三年来,该院农民工维权党员先锋队通过支持起诉、公开听证等,已为300余名工友追回工资300余万元,并联合人社、住建等部门建立源头治理机制,让“讨薪不再难”。

  “党建+”更深融进业务。凡遇大案要案、急难险重事项,党员先锋喊响“跟我上”,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办案效能。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该院受指定管辖的李某甲案最初只是6人3罪的普通刑案,党员检察官带队深挖彻查,扩线至20人6罪的涉黑“铁案”,追赃挽损近亿元。面对最高检等六部门挂牌督办的邹某某、温某某等25人家族式侵犯知识产权案,党员专案组18次提出侦查建议,迅速锁定“盗版印制—多地仓储—分级批发—网点销售”全链条证据,查获盗版图书20余万册,认定销售金额1011.2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数百万元,兼顾“治罪”与“治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同步提升。

  “党建+”最终落脚在民生冷暖。该院把检察温度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依托涉未成年人“两法”实施,以党员干警为主体持续深化“代理检察官妈妈”机制,数百名涉案未成年人在司法关怀下重拾信心,10余人重返校园考上大学,百余人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