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王化宏:实干铸检魂,笃行谱新篇
在乌蒙山麓、草海之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常说:“跟着王检干,有方向、有干劲、有希望!”
被干警们亲切称为“王检”的是该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化宏。他以“守正创新绘蓝图,实干笃行绽芳华”的担当,带领全院干警在法治建设征程中书写了精彩篇章。
从2021年履职至今,他推动实施的“515”品牌矩阵战略、全科检察官培养工程等创新实践,使该院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更以“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的优异成绩,成为西部基层检察的标杆。
政治引领:高位统筹构建法治生态新格局
“检察工作必须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这是王化宏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
在他的推动下,威宁县检察院提请县委出台县级党委层面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意见,构建“1+N”多元救助格局。2022年以来,该院开展司法救助251件,发放救助金373.28万元。
这些举措使威宁检察工作从“单兵突进”转向“系统集成”,形成了可复制的基层法治建设经验,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品牌矩阵:十五朵金花绽放检察新风采
王化宏主导谋划“515”工作规划,打造出“蓝剑”“守未联盟”“法治音乐课”“数智威检”等15个检察品牌。其中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数字检察、检察理论研究等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基层院前列。
这些创新实践吸引了30余个省内外兄弟院前来调研交流,部分品牌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展现了威宁检察的创新活力。
全科培养:锻造检察精英特种部队
“全科检察官不是万金油,而是一专多能的精兵强将!”王化宏在全科培养工程启动仪式上如是说。
面对新时代检察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王化宏创新实施“全科检察官”培养工程。
该工程构建“全业务锻炼、数字检察、创新能力、法治宣传”等80项培养体系,通过轮岗、轮案、培训、考评、监督五大机制,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质。
工程实施以来,24名干警获评全国或全省业务标兵称号,培育出47件省级以上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有效破解了基层检察院长期存在的“人才断层”难题,形成“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
案例打造:知行合一引领高质效办案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
近年来,王化宏力推的“知行案鉴”案例管理工作,通过培育、打造、应用、反向审视四维机制,将个案优势转化为类案指导效能。
在他任期内,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典型案例,其中全国首例野生蚯蚓保护案助力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完善,相关经验获得最高检肯定。
这些案例破解了基层院“发现难、培育难、转化难”的痛点,推动了业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范效应。
争先创优:综合发展书写检察新篇章
在王化宏的带领下,威宁检察院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数字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宣传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威宁检察院连续两届获省级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并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数字检察领域自主研发多个模型,获评全国模型应用优胜院。理论研究方面,出版《法律监督模型的基层实践》等专著,省级以上采用理论成果120篇。检察宣传方面,“检花说”团队运用“数字人”、智能机器狗等创新形式普法,获最高检“年度新锐奖”等荣誉。多项亮点工作被写入省院、市院工作报告,检察信息被最高检办公厅采用45篇,5件检察建议转化为人大代表议案,形成“业务有亮点、宣传有声音、理论有成果”的立体发展格局。
从草海之滨到乌蒙山麓,王化宏以实干笃行的作风,带领威宁检察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案例打造、数字检察、争先创优五大维度全面突破。
正如他所言:“我们将继续以努力建设适应未来的威宁检察院为目标,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书写更精彩的检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