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用治理精度提升群众幸福温度

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忧杂货铺”


  “幸亏有综治中心!几代人的乡愁,被你们用效率和温情化解了!”近日,旅居马来西亚的李先生手捧产权证,向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永春县是我国知名侨乡,不久前,从海外归来的李先生为祖辈遗留的房产办理产权证时产生纠纷,永春县、乡(镇)两级综治中心联动,在一周内化解了纠纷。这一暖心故事,是永春县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永春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推动县、乡(镇)综治中心场所规范建设“全覆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链条”,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永春。


  寻根路上,探索特色治理密码

  针对侨乡特色,永春县东平镇综治中心创新设立“侨乡融合调解室”,聘请华侨担任调解顾问。“海内外乡亲都讲‘情理法’,但需把具体规矩讲清楚。”华侨调解员林女士说。她运用“侨乡同源文化+法律适用”模式,成功调处多起涉侨纠纷,李先生祖屋产权之争就是其中之一。

  原来,李先生要为祖辈遗留的东平镇某村祖屋房产办理产权证,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与现居此处的亲属在产权核查中产生争执——亲属认为自己多年居住修缮应占更多份额,李先生则坚持按祖制均分。

  “返乡寻根不易,产权纠纷不能成为心结。”东平镇综治中心接到网格员上报后,立即启动“前台受理—后台联动”机制,协调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镇侨联等部门组建专项调解组。在“侨乡融合调解室”,调解员援引民法典物权编条款,同时邀请村里老族长,提出“按祖制确认共有产权,亲属因修缮获补偿”的方案,仅用3天时间就促成5户亲属达成一致。考虑到李先生行程紧张,东平镇综治中心联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侨胞绿色通道”,通过数字化平台同步核验档案,推动线上签署材料,将原本需20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7天,为李先生及其家属办妥5本房产证。

  自2024年永春县综治中心揭牌运行以来,主导推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办公,其他县直单位轮值入驻,形成“中心+政法部门+直属单位”“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格局。同时,坚持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县、乡(镇)、村三级“齐步走、共推进”,实现横向联动、上下贯通,着力构建“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

  记者了解到,永春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项行动,形成“县委统筹、乡(镇)主责、村级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2025年组织东平镇、锦斗镇、玉斗镇和苏坑镇综治中心创建市级重点打造乡(镇)项目,树立起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标杆。如今,“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的群众期待在永春县正在成为现实。


  整合资源,推动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近日,永春县人民法院蓬壶法庭受理了一起苏坑镇某村民离婚申请诉讼。因被告情绪激动,拒绝沟通,蓬壶法庭立即联系苏坑镇综治中心,并上报永春县综治中心共同调解。永春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全面了解该家庭基本情况后迅即组织县妇联参与,通过“调解员说情+亲属说理+法官说法”的方式,从夫妻多年情感、家庭责任、子女成长等角度出发,促使原告当场申请撤回诉讼,一起激烈的离婚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是永春县、乡(镇)两级综治中心整合资源、集合要素、多元解纷的真实写照,为地区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提供了安定的社会局面。

  涉企纠纷能否妥善化解,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的“稳”与“进”。永春县委政法委依托综治中心阵地,创新推出“135庭所共建”联合调解机制:“1”即锚定一个目标,力争矛盾就地化解;“3”即“三步走”工作法,先全面排查纠纷隐患,再科学分析研判,最后多方合力化解;“5”即五项保障机制,从队伍配备、责任落实到信息共享、法治宣传,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

  这一机制在实战中成效显著。2024年,当地一家企业与农户因生态补偿问题僵持不下,影响生产经营。永春县综治中心迅速组建“近邻法官+农业专家”调解专班参与调解,最终制定了“保底价+浮动分红”方案,既给农户吃下收入保底的“定心丸”,又激励企业提升效益,实现双赢。

  “感谢调解员用‘六尺巷’的故事点醒我们,现在邻居见面都笑脸相迎了。”不久前,东平镇两户村民因公共区域使用权闹得不可开交,该镇综治中心联合永春县法院“近邻法官”、特邀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以典故教化结合法律释明,促成双方各让一步,最终握手言和。

  专业力量下沉,让复杂纠纷有了更多“专业解法”。永春县通过整合资源,推动诉调衔接、警民联调、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让各类调解机制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协同运转,实现优势互补。聘请78名“近邻解纷员”,选派23名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近邻法官”,下沉到各村(社区)综治中心,构建起“近邻法官+近邻解纷员+网格员”的“3+N”多元解纷新模式。“有了这支扎根基层的调解队伍,村级综治中心的调解力量大大增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说理的地方,遇到矛盾纠纷也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永春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永春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县、乡(镇)综治中心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把村(社区)内的党建和综治、民政、城管、环卫、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高效做好综治维稳、矛盾纠纷调解、禁毒反诈、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民生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的“触角”。

  永春县还汇聚泉州市综治中心智慧平台、12345热线平台、“雪亮工程”和城安系统等线上平台数据,统筹汇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属地、属事”原则时时分类流转,落实首接责任制及时跟进督办,定期会商研判评估问题处置情况,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人收、事事有人管、次次有回音”。


  实效背后,让更多“调解能手”有获得感

  一年多来,永春县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注重实战、实用、实效,逐步构建起永春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个过程中,“调解能手”等专业人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年1月18日早上,在永春县务工的陈某某被工友发现在出租房内发生意外。次日,陈某某的家属赶到永春,与其所在工地发生纠纷。经村级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石鼓镇综治中心立即组织永春县“乡村调解能手”苏华兴赶到现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历经5个多小时最终化解了这起纠纷。

  而苏华兴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饭,他的手机又响了,另外一起赔偿纠纷急需他赶过去调解。急事快办、难事巧办、笑脸相迎、客气接待……像苏华兴这样及时妥善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还有不少,他们已经成为永春县各级综治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可靠帮手。

  近年来,永春县针对山区基层邻里纠纷、山林地矛盾纠纷较多的特点,创新实施“乡村调解能手”培育工程,聚力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建设,切实以资金和政策的双重动能调动提升基层调解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出一支“拉得出、冲得上、化解得了、处置得好”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调解一起纠纷,不仅能拿补助,还能评‘能手’,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永春县“人民调解能手库”成员老张(化名)今年已成功化解12起矛盾纠纷。

  目前,永春县共培育村(社区)调解能手380人、乡(镇)调解能手223人、县级调解能手163人,调解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将“乡村调解能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培养机制,2025年县财政还专门安排36.25万元调解补助经费,实行“一案一补”。

  在好机制、好政策的带动下,永春县基层调解员的荣誉感、获得感逐步得到增强,积极性也更高了,从而推动形成一些创新的方式方法。比如,永春县桃城镇创新“乡贤解忧”调解工作法,围绕镇中心工作构建578名乡贤人才库,为辖区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达埔镇在全市率先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建立“香产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和“潘文兵(省党代表)调解工作室”,助力辖区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岵山镇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设立“联村古厝调解委员会”等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调解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唱主角,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忧杂货铺',用治理精度提升群众幸福温度。”永春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