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新路径

基层解纷“三重奏” 绘就善治新“枫景”


  秋收季开启,在此之前,山东省临清市戴湾镇水城屯西村水城新区小区的立体式玉米存放栏已经安装到位,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却让往年秋收时因玉米晾晒引发的邻里争吵、物业纠纷成为“过去式”。

  这一变化,正是临清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构建全过程预防、全链条处置、全领域联动的多元解纷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今年以来,当地已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一系列风险隐患在源头实现就地化解。


  紧盯“关键小事”,“未病先防”精准施策

  戴湾镇水城屯西村提前就位的玉米存放设施,背后体现的是临清市化解基层矛盾的巧思——从“事后解决”转向“事前预防”。

  2016年,水城屯西村167户村民统一搬进水城新区小区。然而,搬入新居后,秋收期间因为玉米晾晒、存放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村民占用小区公共区域放置玉米或因其他不当放置问题引起物业纠纷、通行纠纷和邻里纠纷。在戴湾镇综治中心的指导下,该村秋收前预先划定粮食存放区、安装立体式玉米存放栏,既满足村民的玉米存放需求,又保障了交通出行。这一小小的改变,使得该村因为粮食存放问题引发的纠纷和争议得到根治,基本实现“零纠纷”。

  这一举措源于戴湾镇探索建立的“时令清单治未病”工作机制。2023年起,戴湾镇整合近3年的各类群众诉求,汇总形成3400余条“问题库”,精准定位矛盾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律,提炼出季节性特征,按时间轴梳理出涵盖四季的72项“时令清单”,为日常工作提供指导——春季,提前修缮沟渠,有效应对春夏旱涝,保障农作物丰收;夏季,通过邻里监管治理违规建房;秋季,提前检修取暖设备,协助村民防范打工欠薪风险;冬季,预先统计好第二年村民建房情况,确保春季建房时更加顺畅……

  “‘时令清单’瞄准的是四季更替中对农村群众至关重要的‘关键小事’,我们致力于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未病先防’的理念精准化解矛盾风险。”戴湾镇党委书记万强说。

  在此基础上,临清市在镇级全面推行“时令清单治未病”机制,将群众诉求问题汇总分析,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时令清单”,年初就组织各乡镇(街道)以辖区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协同相关行业部门,开展分析研判,形成多发易发问题清单,并提前进行处置和防范,形成“夏病春治”“春病冬治”的靠前治理措施。

  据了解,今年以来,临清市涉及宅基地建房、春灌排涝等季节性矛盾纠纷得到有效防范,过去因乱搭乱建、无序排灌等因素引发的邻里失和、生产秩序受阻等突出问题得到彻底扭转。

  从镇域精准施策到市级系统治理,临清市将预防关口不断前移。在市级层面,临清市综治中心在聊城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牵头建立聊城市首个县级平安指数体系,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抓手。该体系将81个微指标归口到21个职能部门,每月汇聚数据,以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制发《临清市平安指数分析情况报告》,以金字塔式结构清晰呈现市、镇两级风险点,精准指导风险防范工作。

  在平安指数应用过程中,临清市综治中心经分析数据发现,该市西南部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市民热线关于交通管理、车辆乱停放的投诉量亦持续攀升。为此,市综治中心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交警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进驻现场集中办公,针对该区域产业发达、物流车辆多、通勤人员密集等特点,从人、车、路三方面深入调研,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经过2个月集中治理,该片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区域内交通事故发生率降幅超30%,群众出行安全感显著提升。


  跨部门聚合发力,以法治护航产业发展

  “市里下派的青年法律专家很专业,也很热心,帮我们梳理法律风险点,还指出了销售合同上的漏洞。”临清市金郝庄镇某棉纺企业负责人对于相关部门为其提供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表示赞赏。

  作为临清市的纺织重镇,金郝庄镇棉纺织业规模庞大,产品畅销全国。但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跨区域交易合同纠纷、劳动密集型用工管理难题、创新成果保护不足等挑战。

  临清市委政法委青年干部改革创新小组探索“青年法学会会员+法治服务”模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法系统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联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会议研商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持续推进法律资源下沉,将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热情转化为基层法治服务的强大动力。

  这样的精准服务,不止于棉纺织行业,也延伸到其他领域。在刘垓子镇,随着某企业生产的特色产品的热销,许多模仿该产品外观的假冒产品大量出现,这些假冒产品以次充好,不仅给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风险,还损害了企业品牌的声誉。为此,临清市委政法委青年干部改革创新小组联合法学会刘垓子工作站,结合企业在电商运营方面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召开专题讲座,围绕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新问题,结合企业、工商户等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重点在外观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特色商标申请以及专利和商标被侵权维权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企业完成20余个系列产品的外观专利申请以及2项发明专利申请。

  “我们注重发挥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思路活跃、专业高效的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精准有效的法治服务,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了‘青’动能。”临清市法学会会长张广峰介绍。

  为让法治服务更精准,临清市法学会还开展“法智汇”法律服务活动,秉持“汇聚法治智慧,助企纾困解忧”的理念,依托法学会作为群众团体的平台与专业优势,构建“需求征集、专家匹配、法律释讲、靶向回应”全链条服务机制。

  同时,临清市法学会还联动市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整合法规政策与执法资源,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下沉重点镇街,聚焦轴承、棉纺织等当地支柱产业,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法治诉求,召开政策宣讲会详解政策适用与申报流程,并提供材料预审、全程跟办等贴心服务,精准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法律与政策难题。


  聚焦末端化解,织密风险“过滤网”

  今年6月,临清市金郝庄镇代庄村两兄弟因宅基地和胡同道路通行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激化。网格员张传奇介入后,为了彻底解决矛盾,联动村党支部书记,在村委会召开“红扫帚调解会”,组织人员分组上门做兄弟二人的思想工作,从邻里情、法规政策等多方面劝解。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兄弟二人终于达成和解,多年的心结也随之解开。

  金郝庄镇人口密集、群众诉求复杂多元,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镇建立“红扫帚网格”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为61个网格,配备61名佩戴“红扫帚”标识的网格员,他们既是环境监督员,又是矛盾调解员。

  “‘红扫帚’象征公平公正,旨在用‘红色’扫除阻碍群众幸福生活的‘绊脚石’,通过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既扫垃圾又扫陋习,既扫矛盾又扫问题,以持续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临清市金郝庄镇党委书记都善超介绍。

  此外,金郝庄镇还实行“红扫帚入户走访”机制,整合网格员、调解员、法律顾问、民警等“微力量”,着力化解土地纠纷、宗族利益纠纷等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金郝庄镇排查化解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130余起,调解成功率98%。

  前端排查化解之外,末端复杂纠纷需专业力量提供支持。临清市委政法委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组建专业化调处团队,整合劳动保障、生态环境、卫健、应急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建立行业调处专班,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专业调解及诉讼帮助,从“事要解决”的角度,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触角向产业链末端延伸。

  在潘庄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善闫善调工作室”用专业调解让不少难题迎刃而解。今年5月,“善闫善调工作室”的法学专家、调解员和网格员成功调解了一起劳资纠纷。原来,网格员在此前的入村走访排查中发现,村民李某在邻村企业打工3个月未领到钱。“善闫善调工作室”介入后,组建调解小组调解,仅用1周时间,就帮助李某拿回1.45万元欠薪。

  据了解,“善闫善调工作室”由潘庄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副站长闫乙牵头,联合7名法学会会员组建而成。工作室以涉企劳资纠纷调解为突破口,通过整合资源、精准把脉、专科施治、集中化解等工作流程,入驻潘庄镇综治中心3年以来,将涉企矛盾纠纷预防在前、化解在早,累计化解涉企劳资纠纷近百件。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平安临清建设,构建源头预防、依法处置、联动化解的全链条解纷体系,以多元共治力度增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幸福安宁永驻千家万户。”临清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继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