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法学会组织专家开展二轮土地延包调研活动
发挥法学咨询专家作用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本报讯(记者张驰 □李岩 徐文智 邵元凤) 近日,为积极响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法学会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东港市综治中心法律服务站的法学咨询专家团队,深入东港市菩萨庙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情况”专项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核心目的,在于精准掌握土地延包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并破解潜在难题,为政策的平稳落地与顺利推进筑牢法治屏障。
“菩萨庙镇作为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延包试点镇,始终以先行姿态领跑实践,发挥着‘试验田’与‘示范窗’的双重作用。很多前期工作,像政策宣传、确权登记、征集意见等,都扎实推进,进展顺利。后续工作准备也很充分,比如合同怎么签才规范、遇到纠纷怎么解决、各项政策怎么衔接好,这些关键环节的预案都细化了,各项流程和人员分工都已梳理清楚,为此次调研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邵长江说。
邵长江表示,此次调研要充分发挥市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作用,调动专家积极性。一方面,要精准掌握菩萨庙镇在延包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给予“点对点”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合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全市制定延包政策、解决普遍性法律难题提供实践参考,争取形成“依法办事、试点先走、全市联动”的良好局面。
菩萨庙镇党委对此次调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全程深度参与,相关负责同志与专家团队共同梳理“依法推进清单”,明确“政策宣讲要更接地气、纠纷调解要更重实效”的推进方向。调研过程中,专家组成员与菩萨庙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司法所等多个关键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场场务实高效、直面问题的深入交流。交流中,大家开诚布公地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如部分历史遗留的土地界线模糊问题,给确权工作带来阻碍;少数村民因对延包政策细节理解不透彻而存在误解,影响工作效率等。随后,调研组又与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了解土地延包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手鲜活信息。
交流现场,东港市法学会法学咨询专家、丹东市律协副会长杨元海充分发挥“法律智囊”优势,将国家土地承包法律条文与当地农耕实际深度融合,用“庄稼人听得懂的话”拆解法理,针对国家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条文,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镇村干部对法律边界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大家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流程细节、承包土地被违法收回后的合法维权途径等问题,杨元海都逐一解答,并就延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疑难问题,给出了指导建议。
立足菩萨庙镇试点经验,紧扣全市延包工作部署,2025年6月,由杨元海牵头,调研组历经多轮研讨、数易其稿,最终形成《本轮农村土地承包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专题报告。报告梳理了八大关键领域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据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每个问题配套“法律依据+操作路径”解决方案,成为东港市委、市政府推进延包工作的“法律说明书”。
在菩萨庙镇土地延包工作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东港市法学会始终与镇村两级保持着紧密高效的联系,宛如一条坚实的法治纽带,架起法律专业服务与基层实践之间的畅通桥梁。法学会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镇村一线,面对面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和诉求,及时为工作推进提出指导建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菩萨庙镇的土地延包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土地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