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11件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9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的有关情况,发布典型案例。据介绍,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其中抗战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共保护49名英雄烈士(包括个人和群体)的名誉荣誉。
此外,最高检还发布了11件“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据悉,这些案例由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从各地推荐的80余件案例精选而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抗战历史,类型多样;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以“可诉性”提升办案精准性、规范性的工作效果,彰显了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据介绍,这些案例有体现中国人民力量的,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如吉林龙井市的抗联部队、山西神池县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包括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国民党军队,如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将士;以及全民族各阶层共同参与抗战的,如吉林龙井市的朝鲜族抗联部队;有体现国际援助力量的,如督促保护见证反法西斯同盟军守望相助精神的东极岛“小孩洞”。从督促保护客观对象看,有烈士纪念设施,如王山寨抗日遗址的碑亭;有红色文物,如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从督促保护效果看,大部分案件督促行政机关对烈士纪念设施及文物进行了修缮,也有对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保护的,如江苏宝应案件;有对抗战遗址遗迹的文物认定与预防性保护的,如督促保护东极岛营救抗战文化资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