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安实践”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预防风险的“全程护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以法治力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成为地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2024年以来,江苏省海安市紧扣“为企业纾困解难、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主线,于2025年1月在全省成立首个县级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通过搭建专业平台、重构服务机制、精准对接需求,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化发展生态落到实处,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应急处置”到“长效护航”,破解企业“法治之困”
海安是全国百强县,拥有多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企业,同时集聚了大量工业、服务业企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爆雷”,给海安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风险。数据显示,海安市建筑领域年均涉法涉诉案件超200件,部分企业因诉讼陷入“资金链断裂—拖欠农民工工资—社会不稳”的恶性循环。
“之前,我们在外地有个建筑项目,工程款被拖欠大半年,农民工工资无法发放,企业资金链快断了。”回忆当时的困境,海安某龙头建筑企业负责人王某至今心有余悸。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海安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早在2022年就“靠前服务”,由海安市委政法委牵头组建政法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应急式”法治服务。
该专班依托市财政提供的专门经费保障,组织成员远赴海南海口、辽宁沈阳等地,与当地住建、人社、法院等部门沟通交涉,累计协助解决涉法涉诉案件169起,其中解封涉农民工工资专户42起,涉及金额2亿元。针对建筑工程、劳务纠纷、金融借贷等诉讼类型,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调解服务,2022年受理案件191件,调解成功或撤回38件;2022年为建筑企业提供司法服务200余次,协助清收1.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诉讼围城”的困境。
“应急专班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要实现民营经济长效发展,还需要更专业、更系统、更常态化的法治服务平台。”海安市服务建筑企业政法专班负责人周林表示,今年1月,在专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海安依托市法学会,成立企业权益保护分会,与市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合署办公,为企业搭建起专业、权威、高效的法律服务平台,完成了从“应急处置”到“长效护航”的跨越。
据了解,该分会由海安市委政法委牵头,选配精通法律业务或熟悉企业经营的退休干部等统筹工作,下设法律咨询组、法律维权组、法律体检组、执法监督组四个组,辐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工商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社会治理中心、应急管理局、律协等10余家单位,构建起了“专业权威、部门协同、高效响应”的法治服务“总枢纽”。在职能定位上,该分会明确了法律咨询、法律维权、法律体检、执法监督“四大核心服务”,同步开展风险提示、专题培训、法规智库建设及案例指引发布;在工作流程上,建立了“企业提需求—分会做响应”“线上收信息—线下做服务”“分会牵头办—部门做联动”三级响应机制,确保企业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从“分散服务”到“集成保障”,织密护企网络
“过去,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跑了好几趟都没有解决问题。现在,只要向分会反映,很快就有专门团队对接,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海安锦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玉根说。
这是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推动法治服务从“分散化”向“集成化”转变的生动写照。
2025年3月,海安市南莫镇综治中心收到某装备制造公司离职员工刘某的投诉,称原公司拖欠工资且未缴纳社保。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南莫联系点迅速成立由法律人士、企业用工专家组成的专班,开展企业“用工健康体检”。
该专班向刘某了解情况时,他情绪激动地说入职后公司未给其缴纳社保,离职时还被扣了工资。但专班核查劳动合同细节时发现,刘某入职签合同时称自己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希望公司“通融”。当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变动,未妥善交接此情况,导致刘某社保出现数月“空窗期”。此后,企业在刘某投诉前为其补缴了全部社保,所谓“拖欠工资”实为抵扣他个人应承担的社保部分。该纠纷系沟通不畅所致。随后,专班帮助企业梳理了案发近三年投诉的记录,发现有6起类似欠薪投诉,诉求、时机高度相似,初步判断存在“职业碰瓷”嫌疑。
对此,专班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函,指出该企业存在用工审查缺失、超龄人员保险缺位两大风险。随后,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南莫联系点,及时协助企业对接法律顾问收集“职业碰瓷”证据,对接劳动监察部门获取职业碰瓷人员“黑名单”,为超龄技术人员定制专属保险方案,并到园区为企业开展“用工审查要点”“‘职业碰瓷’证据留存技巧”等专项培训,结合刘某的案例讲解个案处置方案,为园区企业筑牢“用工安全防火墙”。
据统计,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建立以来,已收集企业需求87项,通过会商会办制度,搭建跨部门协商平台,已协调涉企案事件12起;2025年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落实全程跟进制度,对标的4000万元以上案件实行“一案一档”跟踪,确保事件闭环处置。
此外,针对一些民营企业反映的部分地方存在“钓鱼执法”“远洋捕捞”以及用工遭遇“职业碰瓷”等问题,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积极协助企业收集证据,梳理法律关系,制定维权策略。前不久,分会人员赴安徽六安协调一企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4000多万元回款及时到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化解了涉稳风险。
从“企业受益”到“民生有感”,法治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目前,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在实践中建立联系点制度,在乡镇(街道)、行业商会设立15个联系点,延伸服务触角至企业“家门口”。这不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更将法治服务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末梢,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法治红利惠及更多群体。
2025年初,海安市曲塘镇章郭村村民郑某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郑某在翻建房屋时被指侵占邻家土地,双方各持权属证明互不相让,村级有关组织三次调解均未成功,矛盾持续升级。网格员将情况上报后,曲塘镇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迅速安排擅长调解土地纠纷的曲塘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雍立云,联合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置。
“宅基地纠纷不仅要讲法律,还要顾人情。”雍立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结合本地宅基地确权历史与民间习惯,现场明确了双方土地的法律界限;随后,又从邻里和谐角度出发,提出“适当退让、明确边界、签订协议”的调解方案。经过耐心沟通,当事人双方最终放下成见,签订和解协议。该矛盾整个处置过程仅用3个工作日,既解决了纠纷,又维护了邻里情谊。
在知识产权保护、新业态领域纠纷处置、社会保障、物业矛盾等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领域,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同样积极作为。比如,针对海安物业矛盾纠纷持续上升、业主与物业企业权益纠纷频发的现状,该分会及时组建法学专家团队,聚焦物业矛盾化解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并组织法学专家参与法治宣传和矛盾调解。截至目前,试点小区如意紫都的物业缴费率从11%跃升至99.3%,业主与物业关系明显改善。
此外,分会还联合高校法学院、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联盟,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公益法律服务等形式,向企业和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针对“职业碰瓷”“工伤诈骗”等侵害企业和群众权益的行为,分会积极协助政法各部门予以严厉打击。近期,已协助有关部门捣毁一个通过自残、旧伤冒充新伤等形式,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虚构工伤进行诈骗的11人团伙,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群众合法权益提供坚实保障。
以“精准服务”激活“法治动能”,以法治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据了解,为了精准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在海安市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组建“专家顾问团”,积极开展“线上平台+线下沙龙”双渠道服务,实现了法治服务从被动解答到主动预防、从“事后补救”到“全程护航”,从“单项检查”到“系统诊疗”,从“粗放检查”到“规范护航”。工作站线上开通“法治护企”专栏,日均解答群众法律问题10余条;线下开展“带法入企”活动,围绕“合同风险防范”“诉讼策略优化”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工作站建立前哨工作机制,组织研判仲裁、诉讼、12345热线恶意诉求、公安经侦记录等信息数据,作出相应风险提示供企业参考。
针对“远洋捕捞”“职业碰瓷”等顽疾,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建立“快速响应+跨域协作”机制,对企业反映的权益侵害,24小时内组建团队研判处置;近期,助力有关部门成功捣毁一流窜多省作案的工伤诈骗团伙,涉案金额20余万元。
同时,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建立“入企体检+报告反馈+整改跟踪”闭环机制,组织专业团队入企开展“法律健康度评估”,涵盖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环保合规等12个领域;定期发布《涉企案例指引报告》,覆盖“建设工程纠纷”“劳动仲裁典型案例”等场景,对体检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某家具企业因欠薪停产事件,经体检后完善用工制度,3个月内未再发生同类纠纷。
此外,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助力有关部门将执法监督作为法治服务的“最后防线”,通过“制度约束+动态监管”双管齐下,推动涉企执法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建立“入企检查强制登记”制度,推行“首违不罚”“整改承诺”等措施,避免因执法检查影响正常经营。2025年以来,共助力有关部门开展登记执法检查137次,同比减少重复检查42次。
从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被动服务”,到主动预防风险的“全程护航”,海安市法学会企业权益保护分会成立以来,已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6000万元,协调解决涉企案件200余起,开展法律体检和培训150余次,成为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分会建设,在服务精准化、机制高效化、执法规范化上持续发力,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海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气。”海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长江表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征程中,海安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既为企业纾困解难,又为群众排忧解惑,未来,将以法治之笔奋力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社会善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