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永福县法学会推进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纪实
做实“小站点” 服务“大平安”
——广西永福县法学会推进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纪实
“多亏了乡里的法律服务站和法学咨询专家支招,困扰我跟村集体多年的林地纠纷终于解决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双江村村民罗某文感慨道。这是永福县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耕基层法治服务、畅通法学专家咨询渠道的一个生动注脚。
近年来,永福县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主线,在全县9个乡镇、99个村(社区)建成规范化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并组建由56名法学专家、律师、退休法官等组成的“法治智囊团”,构建起“基层服务站点靠前服务+专家团队精准赋能”的法治服务体系。三年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超1200起,举办法治宣讲800余场,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基层站点:筑牢法治惠民“前沿阵地”
“以前村里闹矛盾,要么靠‘私了’,但留有隐患;要么跑县城,但又费时费力。现在村头就有法律服务站,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定期坐班,小事不出村就能解决。”永福县龙江乡双江村党支部书记梁再兴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为了筑牢设立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前沿阵地”,永福县法学会将基层服务站点纳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体规划,全面落实“有场所、有标识、有力量、有制度、有服务”,明确“受理咨询、调解纠纷、法治宣传”职能。站点与“法律明白人”协作,推行“每周定期坐班+每月集中服务+按需上门走访”的工作模式,确保群众“有法可依、有处说理”。
据永福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县委政法委委员汤积飞介绍,该县综治中心及9个乡镇综治中心已实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100%覆盖。同时,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重点村以及工业园区,还另外增设了26个站点。
这些设立在前沿的基层服务站点,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今年年初,永福县罗锦镇运用基层服务站点妥善化解了一起纠纷,便是一个实例。
2025年2月,永福县罗锦镇星草村20余户村民因土地流转合同与某农业公司产生纠纷。镇基层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调取合同文本、实地核查土地现状,邀请双方到站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依据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规定,逐条分析合同权责。经过3轮调解,促成公司限期支付拖欠租金、村民给予3个月宽限期的协议,成功避免矛盾激化,获得良好效果。
“乡镇基层服务站点是法治防线的‘第一道岗’。”汤积飞表示,基层服务站点的核心作用,就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疏导,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专家团队:破解复杂纠纷“法治密码”
“当基层服务站点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永福县法学会建立的‘专家会诊’机制便会精准切入。”汤积飞告诉记者,永福县法学会通过“站点申请—学会统筹—专家对接”流程,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确保专业力量直达疑难案件“病灶”,实现“专业问题专家解、疑难案件精准办”。
2025年5月,苏桥镇农民工张某施工时不慎摔伤,公司以“临时帮工”为由只同意赔偿4.5万元,而张某主张工伤赔偿12万元。法学咨询专家团队核查发现,其已连续工作6个月,符合“事实劳动关系”,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出具意见书。最终,公司赔偿8.3万元。
“如果没有法学会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我们很难让公司心服口服。”参与调解的镇基层服务站点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征地补偿、相邻关系等纠纷,县法学会还组织专家编写《农村常见纠纷法律指引》。该指引精选50余个典型案例,将抽象晦涩的法条转化为通俗的故事案例,再通过乡镇基层服务站点发放到群众手中,让法律知识“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机制创新:构建常态长效“服务网格”
近年来,永福县法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高效工作机制,保障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无缝衔接、常态长效。
该县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对接、3个工作日反馈”的快速反应机制。乡镇基层服务站点遇有疑难问题,可通过自主研发的“小微调解”App线上平台实时向县法学会提交咨询申请。县法学会根据纠纷类型精准匹配专家,实现“点单式”服务。2025年上半年,专家线上答疑120余次,现场会诊38次,群众满意度达98%。
该县还创新“分众化、场景化”普法机制,不同群体定制相应普法内容,推动法律知识从“纸上条文”变为“生活指引”:
——针对特定人群,在县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基地”,今年以来对信访情绪偏激人员、涉罪未成年人、案件被害人、社区矫正对象和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心理咨询17次;
——面向学生群体,专门为学生群体打造“法治护航”系列品牌,开发“模拟法庭”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先后树立“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和培源专门教育学校等未成年人保护品牌。目前专门学校离校学生重新犯罪率不超过3%,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6.3%、94.8%;
——服务老年群体,为农村老人制作“防范养老诈骗”短视频,用方言演绎常见骗局。
法治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法治动能”
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咨询专家的深度融合,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
在永福县广福乡矮岭村,蚕农曾因“农户+合作社养殖收购”“质量标准等级划分”等问题制约养殖积极性及产业发展。该乡法律服务站了解情况后,启动响应机制邀请法学咨询专家、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法治护航桑蚕养殖发展”专题服务,帮助12家合作社规范收购合同,完善质量等级标准,推动该村今年上半年养蚕收入同比增长40%。
“法学会的专家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教会了我们用法律思维经营产业发展。”矮岭村蚕茧收购合作社经营者王女士说。
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处到产业发展环节的法治护航,永福县法学会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法治为民”宗旨,让群众在每一次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下生动的“永福答卷”。
“乡村是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群众的法治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永福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宁顺彪表示,下一步永福县法学会将继续深化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壮大专家咨询队伍,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永福、法治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