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法学会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入驻综治中心

探索“智”“治”融合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的事情有了着落!”6月29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综治中心,居民王某握着法学咨询专家的手连连道谢。

  2024年10月,王某与赵某就房屋买卖达成协议,赵某分两次向王某付清房屋尾款,但是第二笔尾款迟迟没有支付,王某遂向精河县综治中心求助。

  精河县法学会在综治中心轮驻的法学咨询专家接到诉求后,当即联系赵某了解情况,原来,赵某并非想赖账,他这半年生意亏本,确实拿不出钱。专家瞅准双方都有和解意愿,便安排两人坐下来细谈。经过调解,赵某当场承诺,2025年11月底前将剩余尾款凑齐,两家人重归于好。

  这一案例,正是精河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入驻综治中心后,以法治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2025年5月,精河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正式入驻县综治中心。精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那·巴衣尔达拉表示,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精河县在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旨在整合法治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智”与“治”融合,打造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枫”景,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目前,精河县法学会在打造县级综治中心法学会“常驻+轮驻”示范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工作模式,在各乡镇、村(社区)进行复制推广,推动法治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实现治理触角全域延伸。


  多维发力实现法律需求精准响应

  精河县综治中心以1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场地为依托,设置了580平方米群众服务接待大厅,整合了人社、住建、农业农村等14个信访接待部门,设立了纪检接访室、“三调联动”工作室、劳动仲裁庭、心理咨询室、妇女儿童维权室等11个功能室,组建了668人的专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配套了18项闭环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即可解决诉求。

  精河县法学会在综治中心设有120平方米的专属功能区,精选30名政治素养过硬、实务经验丰富的法学会会员与资深法律工作者组成常驻团队,同时组建法学咨询专家库,以“轮驻+随驻”方式开展服务。通过“法学专家+矛盾调解”标准化流程,覆盖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论证等全环节,实现人力资源与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

  同时,精河县法学会还创新“点单式”服务模式,通过“线下常驻+云端值守”双边发力,配置覆盖民商事、刑事、行政等法律领域的专家团队,群众不仅可以在综治中心进行现场咨询,还可以通过电话点单、线上咨询等方式获取服务,实现法律需求的精准响应。

  自入驻以来,精河县法学会共接待点单30余件、法律援助78件,挽回经济损失17.9万元;开展“空中法治讲堂”宣传20余次,信息化平台提供查询、调解预约等服务40余次,法治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精河县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黄建表示,精河县法学会将综治中心作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基层的实践基地,除了拓宽队伍梯队,持续吸纳年轻优秀法律人才在综治中心常驻或轮驻外,还积极深化实践锻炼,组织会员定期参与调解、咨询、普法等一线工作,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复盘,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除此之外,还构建了成长体系,建立优秀法学人才库,通过“老带新”“案例教学”等模式,培育懂法律、懂基层、懂治理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基层治理注入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