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打造“融、解、办、建、督”“五字”工作法
接待群众14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066件,受理法律援助270件,统筹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31件;信访、全区刑事立案、治安案件立案数量均同比下降……
这是今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全力推进区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取得的成效。
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观山湖区委政法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安排部署,打造“融、解、办、建、督”“五字”工作法,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重点在“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发力,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激活多元主体协同效能,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融”资源强阵地
为了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观山湖区统筹3275平方米场地,立足安全稳定服务大厅定位,推进政法、信访、综治资源在一个阵地深度融合,设置了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综合调解室、专业调解室、速裁(听证)室以及心理咨询室,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阵地。
该综治中心统筹社会治理力量,引入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桑夏心理咨询中心入驻,按需统筹住建等信访联席单位轮驻。
按照“便利群众、优化流程”原则,该综治中心建立健全群众办事流程,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矛盾纠纷、诉讼服务、法律服务、控告申诉、咨询服务6大类服务事项流程,坚持调解优先,综合使用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一揽子”受理群众矛盾纠纷,坚持“1套流程”规范运行,确保群众诉求统一登记、协同处置和闭环管理。设置指挥调度区,建成综合指挥调度(案事件会商)室,保障数据交换、研判指挥、预警防范、闭环督办等功能一体化实现,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全区信访、维稳、综治的指挥、预警、跟踪督办中枢。
“解”矛盾跑一地
“多亏调解员的帮忙,不然这欠款纠纷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还好找了你们,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拿到劳务费后,一名当事人连连感谢,质朴的话语,满是对观山湖区综治中心工作的认可。
2021年,这名50多岁的工人在观山湖区朱昌镇马黄井项目负责运输管道施工,工程完工后,当年收到包工头支付的部分劳务费,剩余8000元劳务费却迟迟未到账。该工人经过3年多催讨未果后,于2025年3月找到观山湖区综治中心。中心接到此纠纷后,立即交办至人民调解窗口开展调解。
首次调解时,包工头拒绝协商。次日,综治中心联合项目所在地朱昌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召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再次组织调解。通过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由包工头一次性支付劳务费8000元,成功化解矛盾,避免纠纷升级。
观山湖区综治中心自运行以来,按照分级分类处置原则,主动到场化解群众“烦心事”,全力把“最多跑一地”办成民生实事。
群众来访时,综治中心统筹窗口、相关单位、镇(街道)、调委会等力量到现场为群众立调立解或者择时调解,不再将群众诉求转派至他处调解,让来访群众最多跑一地。此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非警务类警情平台推送到区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主动联系群众预约时间,分级分类组织力量上门了解情况并开展化解工作,不再通知群众前往镇、村和其他部门,确保“矛盾线上走、化解在网格”。
“办”诉求化难题
2024年以来,观山湖区高标准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运用,加强平台数据共享,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纵向贯通、左右联动,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矛盾纠纷感知难、流转难、调度难、办理难等问题,切实提升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
2024年6月,某倒土场在倾倒泥土过程中将河沟堵塞,造成观山湖区居民唐某某等3户民房被淹,每户损失5000余元。2025年4月8日,唐某某到观山湖区综治中心反映情况,要求倒土场赔偿损失。
综治中心通过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登记受理后,当天即组织镇、村两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倒土场负责人吴某某到现场进行调解,最终倒土场负责人吴某某与唐某某等3户达成调解协议,每户给予赔偿金1500元。
“这个事情我们和倒土场私下谈了快一年还谈不拢,原以为还要打持久战,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当天就解决了!”在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唐某某对观山湖区综治中心调解速度点赞。
观山湖区坚持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一平台使用”,实现“区、镇、村”多元调解组织全覆盖,形成矛盾纠纷案件推送、分类流转、结案反馈、跟踪回访线上处理闭环,工作数据、预警分析平台生成抓取、指挥调度线上流转,助力减负提升效能,目前已开通了1942个账号。
此外,观山湖区坚持领导带头“包案办”。区委调度全区32名县级领导全面按照“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实际运用“三到一重”工作法开展领导接访、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到人到户到现场,重新研究复杂积案化解途径,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共计包案66件。
观山湖区综治中心坚持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挺在前端,按照《贵州省人民调解条例》和《贵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全力以赴推进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贯穿全程,坚决杜绝“大闹大解决、花钱买平安”的情况发生。
“建”机制防风险
为了有力防范各类风险,观山湖区综治中心聚焦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建立完善多项机制。
观山湖区综治中心运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将网格排查上报、法院立案后调解、公安非警务类警情、重点部门排查等推送的矛盾纠纷,全量汇总并搭建矛盾数据基座。对于全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组织常驻、入驻和轮驻单位按“日、周、月、季”开展研判、分析、调度、复盘。
此外,观山湖区综治中心每月召开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并就治安防范宣传提出工作意见建议,由区公安分局、属地组织落实防范。指导各镇(街道)联合派出所召开治安联席会,做好网格单元的宣传防范部署。统筹各镇(街道)、网格全面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各类重点人员的管理,及时向管理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区、镇(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充分发动网格员、联户长、物业安保从业人员、治安志愿者等充实治安信息网,有效织密防范力量。
“督”重点提效能
观山湖区综治中心坚持目标导向,健全中心督办功能,把常态化管理、考核评价、培训学习作为保障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切实发挥好跟踪问效的作用。
其中,综治中心统筹入驻、常驻和轮驻工作单位结合实际设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目标,通过每月分析会议调度推进。同时将矛盾纠纷化解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推进矛盾纠纷处置化解,取得显著效果。
对于季度复盘出的问题和交办整改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建册闭环管理,并跟踪督导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整改销号。
此外,观山湖区综治中心还联合信访局用好“三项建议”职权、督促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重点“督”入驻部门、多元解纷力量工作质效以及入驻人员的常态化管理、考核评价、培训学习,特别是把牵头单位对配合单位的履职评价和群众对处置部门满意度评价作为质效监督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向相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建议33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5件。
下一步,观山湖区将持续优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以区综治中心建设带动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推动各类解纷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有人办、依法办、一地办,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