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梨树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
构筑“一站式”服务矩阵 数字赋能治理升级 凝聚多元共治力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描绘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构筑“一站式”服务矩阵,打造基层治理“强引擎”
今年1月10日,梨树县综治中心在县韩洲公园正式揭牌运行。这座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汇聚起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县综治中心,县委社会工作部,县信访局、法院派驻人民法庭在此集中办公。
1200平方米的梨树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宽敞明亮,各功能分区清晰明了:信访接待区,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细致记录每一个问题;多元调解区,营造的氛围温馨和谐,让矛盾双方能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法律诉讼区,庄严肃穆,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诉讼服务;劳动仲裁区,设施完善,保障劳动纠纷得到公正裁决。19个接待窗口整齐排列,高效运转,为群众提供“一窗式”便捷服务;指挥研判、矛盾调解等6类15个功能室,以及速裁审判庭、劳动仲裁庭等专业场所一应俱全,再加上综治视联网、政务外网等网络全面贯通,梨树县综治中心构建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基层治理体系。
据介绍,为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梨树县综治中心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检察院12309平台、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12345市长热线纷纷入驻,信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住建、自然资源等11个部门派员常驻,交通、卫健等33个行业主管部门“选能轮驻”,专业性调解、仲裁、心理服务等组织和社会力量也择优汇聚于此。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发力,梨树县综治中心形成了从信访接待、诉前调解、劳动仲裁,到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法庭立案与审理的“一条龙”服务链条。
截至目前,梨树县综治中心已受理各类诉求960起,成功化解915起,化解率达95.3%。这些数字背后有成功调解的邻里间琐事纷争、复杂的劳资纠纷等。
数字赋能治理升级,畅通服务群众“快车道”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梨树县综治中心以四平市委政法委打造的“平信办”小程序为重要抓手,推动基层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
梨树县综治中心将“平信办”小程序与综治信息化平台深度联通,构建了群众诉求“快反映、速办理、优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群众诉求反映更便捷。如今,群众只需打开手机,动动手指,通过图文、语音等多样化方式,就能随时随地将问题直达综治中心,真正实现了“诉求提交一分钟、信息传递无延迟”。
在诉求处置环节,“平信办”小程序建立了严格且科学的“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七步闭环机制。综治中心接收诉求后,会第一时间进行精准分类定级,须秉持“小事及时办、难事合力办”的原则,推动诉求快速进入处置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动态留痕、实时追踪,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大幅压缩了办理时限。
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生动展现了小程序高效的处置流程。
梨树县某小区楼上住户水管破裂,导致楼下房屋墙面受损、家具浸泡,双方因此产生激烈争执。楼下住户通过“平信办”小程序上报情况后,梨树县综治中心迅速响应,立即将该诉求分流至社区调解部门和物业。社区调解员和物业维修人员第一时间与双方取得联系,并赶到现场查看情况。经过详细了解和沟通,调解员耐心地向双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邻里相处之道,物业维修人员则迅速制定维修方案。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楼上住户认识到自身责任,主动承担维修费用和赔偿责任,物业也及时完成了维修工作。这起矛盾在短时间内得到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对处理结果都非常满意。
“数字化赋能让群众体验感得到显著提升。群众可一键查询诉求办理进度,在线跟进处置结果,整个过程透明可感。”梨树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凝聚多元共治力量,绘就平安建设“同心圆”
基层治理,独木不成林。梨树县综治中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多元共治良好格局,共同绘就了平安建设的“同心圆”。
“梨城义警”便是梨树县多元共治实践中的典型代表。梨树县立足辖区实际,充分挖掘外卖员、快递员、抄表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城管、群众志愿者等七大类人员“走街串巷”的职业特点,积极引导、有效整合,将其中骨干力量组建成“梨城义警”。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队员500余人,他们在社区民警带领下,积极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案件预防等辅助性警务活动,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今年1月,“梨城义警”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一起特殊纠纷线索:一名10岁孩子在超市购买了2700余元商品,家长认为商店存在欺骗行为,双方因此发生激烈争执。义警立即将情况上报,并协助社区联合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义警凭借对周边情况熟悉的优势,协助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对账。经过仔细核对,确认其中2000元商品为孩子购买,但由于商品已拆封,无法原价退还。在公安、社区及义警耐心调解下,店主最终同意退还家长570元,这起纠纷得以迅速化解。
为进一步激发“梨城义警”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梨树县的幸福社区综治中心创新推出了“幸福银行”激励机制。义警通过“警地融合”App详细记录参与基层治理时的工作情况,且借此记录可到社区兑换道德积分。该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等礼品。不仅如此,表现优秀的义警还有机会被推选为“梨树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这一机制极大激发了义警工作热情,也吸引更多居民加入社区服务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能为社区出份力,还能得到认可和奖励,大家干得都特别起劲!”一位义警兴奋地说。
同时,梨树县综治中心还创新推出“走读式调解”工作法。依托毗邻韩洲公园的地理优势,专业调解员会带着矛盾纠纷当事人到公园里边散步边调解,让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轻松的氛围,有效缓解当事人的急躁情绪,从而极大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喇嘛甸镇一棵树村的宅基地纠纷,便是“走读式调解”的成功案例。
当事人双方因宅基地归属问题争执多年,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多次发生激烈冲突。到梨树县综治中心申请帮助时,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梨树县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张勤,引导二人到韩洲公园边走边聊。漫步在公园小径上,张勤从拉家常开始,逐渐缓和双方情绪,同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梨树县综治中心迅速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张勤仔细核查双方的宅基证等相关证件,对争议区域进行精确的现场测量。最终,经过多次沟通,在调解员见证下,一方同意归还占用的部分宅基地,并承诺在规定时间内移走地上建筑物。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此外,为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提升办事效能,梨树县综治中心还建立了县级领导接待制度,每天都有一名县级领导直面群众,倾听民意、解决难题。12345市长公开热线办公室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解决群众诉求的办事效率,让群众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
“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县、社区综治中心协同联动,社区遇到疑难纠纷及时上报,县综治中心召集多方会商研判,形成上下贯通、多元协同的治理合力,为建设平安梨树、法治梨树持续注入动力,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梨树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梨树县将在韩洲公园打造综治长廊,通过历史典故、经典箴言等文化符号,设立慎讼止争、化讼明路、和语解纷、鉴史示今、口袋花园五个区域五大主题,以文化浸润引导群众知法、明理、修和,实现“观古鉴今、以文化人”的深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