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打造群众身边的“解忧综合体”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绘就“晋江经验”新篇章


  “仅4小时,税务政策理清了,法律边界划明了,人情道理说透了,十年心病治愈了……”

  不久前,民营企业家张勇(化名)在穷尽办法解决企业发展中一起长达十年的纠纷未果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仅用了4个小时,纠纷就得以顺利化解。

  张勇的幸运并非偶然。2024年7月,晋江市综治中心开展规范化建设优化提升工作。自正式启用以来,全市三级综治中心解决类似张勇这样的各类矛盾纠纷1.1万余件。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晋江97%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创造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晋江经验”。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晋江同样有着不俗的成绩。“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金字招牌,见证了这座县域城市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同频共振。

  特别是近年来,晋江市探索推动“晋江经验”与“枫桥经验”深度融合,以解决基层问题为核心,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集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信访化解于一体的“解忧综合体”,让“有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不断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综治中心的调解工作认真到位,他们不仅了解了我们的难处,也充分听取了工人的意见。在调解员的协调下,我们很快达成了赔偿协议。”

  晋江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提升工作开展不久,在成功调解了一起久拖不决的工伤事故赔偿案件后,该案诉求人由衷地点赞道。

  该起纠纷从接案到调解成功,仅用了短短几个小时,是晋江市综治中心解决速度最快的案件之一。诉求人表示,整个调解过程既公正又高效,避免了双方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在1900多平方米的晋江市综治中心,记者看到,引导受理区中“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的标语格外醒目。“代表委员”调解室、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共享法庭、检察工作室等15个功能室和12个窗口一字排开,协同发力,让老百姓只要走进这“一扇门”,总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说法”。

  为确保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行,晋江市出台了市级综治中心运行方案,明确了各单位职责,构建了以市级综治中心为中枢的“三级四层”联动指挥调度体系,整合了人民调解中心、职工维权服务中心等10个中心资源,28个市直单位以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入驻,实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市委政法委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19个镇街及经济开发区结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提升工作的同时,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的“四有”标准全面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目前,全市依托综治中心共建成“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等法学会市级服务站1个、镇级服务站19个、园区服务站1个,实现法学会服务网络全覆盖。

  此外,镇村群众的“烦心事”如何解决?晋江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可以就近到镇、村两级综治中心”。镇级综治中心突出为民便民,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司法所,因地制宜统筹基层派出所、法庭、综合执法队等力量,设置综合受理、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等固定窗口,并结合实际设置劳资、住宅、渔业等N个个性窗口,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提供咨询、预约、办事、投诉、调解等服务。村级综治中心突出源头化解,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全域建成运行。

  记者获悉,自2024年7月以来,全市三级综治中心线下接待群众2.2万多人,办理群众诉求1.7万多件。

  “要凝聚思想共识,强化各方联动,形成合力;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受理规范,推进督办落实,保障诉求闭环管理;要优化平台功能,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跟踪和智能预警分析。”5月7日,在晋江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晋江市委相关领导如是表示。


  赋能“亲清护企”服务品牌

  晋江是福建省民营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民办特区”。在全球的游泳场,每100件泳装中就有30件来自晋江;在世界的天空下,每撑开的3把伞中就有1把产自晋江。在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安踏、特步、361°等多个国内头部运动鞋品牌。

  晋江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创新培优“企业法治委员”等综治队伍,精准为企业园区、市场主体纾困解忧,不断赋能“亲清护企”服务品牌,为推动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晋江市近年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上敢于创新,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推行法治委员“入校园、进企业、下村社”,有效打通党委领导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家张勇遭遇十年难解纠纷案最终能够高效化解,就是“企业法治委员”积极参与的结果。

  该案始于2015年。彼时,张勇找到赵刚(化名)购买10多亩土地,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并支付首期款项后进场建设,却因土地抵押登记障碍无法过户,生产经营也因此受阻。双方协商解决未果。

  2021年,双方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买方张勇支付尾款,而卖方赵刚应解除抵押配合过户。但在履行过程中,由于转让协议未明确300万余元税费承担问题,让过户手续再度搁浅。多年来,张勇建成的厂房无法确权,赵刚主张的百万尾款难以执行,双方僵持不下,两家企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2025年初,张勇看到晋江市各级综治中心的导航地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磁灶镇综治中心。政法委员了解情况后,统筹协调资深法官、税务专家、金牌调解员、“企业法治委员”等“坐诊”调解。前后仅用了4小时,就将该起纠纷化解,当事方握手言和,十年恩怨也终成云烟。

  依托综治中心,“企业法治委员”不仅将政法力量迎进门,还积极走出去“进园区”。比如,在国内首倡“商务休闲”男装的利郎有限公司党委设立福建省首个“企业法治委员”岗位,并逐步在全市265家民营企业党组织推广,提升民营企业防范应对法律风险能力。

  同时,晋江为深化“亲清护企”政法服务联盟效应,出台《深化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为“企业法治委员”履职提供政策支撑。邀请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主体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特邀监督员,助力打造更加公开、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另外,在“企业法治委员”的统筹下,为推动晋江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提供了16项体检清单,今年来已对11家企业开展线下“合规体检”,为企业依法依规发展“望闻问切”,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晋江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晋江市持续优化提升综治中心平台,使每个人都成为平安建设者。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入校园、进企业、下村社”,34个驻晋江异地商会、428个人民调解组织被成功激活,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变身“平安哨兵”、2600多名专职网格员穿行在大街小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化解在萌芽。


  综治中心中的“晋江智慧”

  当“晋江经验”的闯劲融入“枫桥经验”的智慧,勇立潮头的晋江人给出了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时代答卷。

  记者了解到,自晋江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提升运行工作开展以来,晋江市委政法委在打破28个部门壁垒的基础上,创建了“1+3+10+20+N”指挥调度体系。即,以晋江市综治中心为中枢,下设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人社劳动维权中心、交警调处中心3个分中心,横向联动交通运输、教育领域、劳动保障、房地产、婚姻家庭等10个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纵向贯通20个镇级综治中心直至村(社区)、网格,落细“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明确市直部门、10个专项工作小组“应哨”对接人,确保群众诉求分级分类及时处置。如,晋江市委政法委依托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构建起“综治中心+法庭+调解”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基层法庭与综治中心先行调解对接机制,创新发布支付令,458件办结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准予撤诉和按撤诉处理340件、先行调解和诉中调解37件、支付令生效4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撤率达83.2%,彰显了“令出必行”的司法权威。

  值得关注的还有,晋江市委政法委以综治中心为平台,构建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执法支撑“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村(社区)法治委员”走村串户,成为基层法治监督员、平安创建攻坚员、治安巡防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普法教育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协同工会、妇联等群团力量常驻市综治中心,在泉州率先推行“网格+妇联”工作体系,组建了一支1390余人的“格姐”队伍,联合团市委开展“携手同行·守‘未’成长”晋江市主题团(队)课项目,不断拓宽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渠道。另外,晋江市委政法委探索“综治中心+综治协会”调解机制,推行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镇一品牌”建设,以“千金买套房、万金好厝边”为理念,在住宅小区推广“套房好厝边”调解室,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借力平安行公益慈善基金“调解+慈善”项目,调动三级综治中心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助力疑难案件化解。

  “让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是晋江综治中心建设的初心使命。”晋江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市将继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化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在探索超大县域社会治理新路径的进程中,让“晋江经验”与“枫桥经验”的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