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平市法学会发挥地域优势不断擦亮基层服务品牌
将服务站点建在台胞台商台企聚集地
“手册聚焦了台胞台商台企在漳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政策问题,有的甚至连台胞都没有考虑到,是漳平为台胞量身定制的‘法治良方’。”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台创园创业的台商陈某坚拿到《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手册后,欣喜地说道。
这本由漳平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牵头,法学咨询专家参与编写的台胞生活、生产、创业规范指南,以问答的方式,全面、系统、直观地解读与阐释了台胞台商台企在漳平最常用、最想了解、最便捷的政策法规,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并纷纷点赞。
近年来,漳平市法学会在龙岩市法学会的指导下,将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与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已建立17个基层服务站点。其中,重点打造了入驻漳平市综治中心的“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和为台胞台商台企提供零距离服务的“法学会永福工作站”,持续推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建设平安漳平、法治漳平提供保障。
以“司法暖人心”助推“两岸一家亲”
漳平台创园是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入驻台企82家、台农600多人,自2016年起在全国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连续8年获得第一名。其核心区永福镇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因纬度、山地气候、产业与台湾阿里山相近,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
“因漳平台创园区涉台案件类型较为集中,主要涉及土地租赁、劳务纠纷、产品经销纠纷等,为精准服务台商台企,依法平等保护台胞及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全市成立了首个镇级‘法学会永福工作站’。”漳平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法学会会员、法学咨询专家以此为阵地,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基地助力。
“手册有简体、繁体两个版本,非常用心贴心!我会学好用好手册内容,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台商陈某坚说道。
记者了解到,《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手册能够得到台商台胞的普遍欢迎,得益于法学咨询专家的深度参与。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法学咨询专家了解到台商台胞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两岸在婚姻、教育和生产等方面存在法律差异的问题,于是与相关部门实务工作者一起,共梳理整理出政法部门服务台商台企文件35份,列举贴近台胞生活的22件典型案例,历时近3个月最终编印成册,以期从婚姻家庭、子女就学、就业创业、生产用工、民事刑事行政等方面给台胞台商台企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法律政策指导。
据漳平市法学会介绍,“法学会永福工作站”目前有法学咨询专家3名、法学会会员2名。日常工作中,他们依托永福镇综治中心联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漳平台创园管委会等部门常态化召开涉台司法联席会议、台农座谈会,开展送法进台企、“两岸情缘茶话会”、台农司法体验日等活动,开展园区矛盾风险排查,帮助台农解决劳务、买卖合同等矛盾纠纷。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下那么大的雨,还亲自上门调解,现在赔偿款拿到手了,我可以安心养伤了……”被感动到的这位采茶工李某,在为某台企采茶作业过程中不慎意外摔伤,造成压缩性骨折。双方就赔偿事宜多次进行协商均未果,最终在漳平市法学咨询专家曾志娇的参与下,达成调解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据李某介绍,约定到永福法庭面对面调解的当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因为仍在卧床养伤,下雨天行动不便,又不懂得如何授权委托,且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到现场,他在电话中向曾志娇表达心中的无奈后,“没想到,她组织调解团队冒雨来到我家进行调解。”
“在当事人家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协议,一起涉台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当天下午,李某就收到了雇主支付的赔偿款。”曾志娇说道。
据漳平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及时高效化解涉台胞台商台企矛盾纠纷,“法学会永福工作站”还开设了涉台案件绿色通道,创设“3+3+3”涉台服务机制,为台农提供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案件回访等服务,为台商台企土地流转、林地承包等提出司法对策,让台商台胞更好地融入当地、发展产业,以“司法暖人心”助推“两岸一家亲”。
为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赋能增效
2023年12月,漳平市法学会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成立,同时将包含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的1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专家团队下沉到工作室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024年7月,该工作室正式入驻漳平市综治中心。
依托市综治中心这个阵地,漳平市法学会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的专家团队与“政法力量下基层”“法律诊所”“送法进民营企业”等工作有效结合,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1月21日9时许,漳平市某水电公司员工张某被同事发现于宿舍内失去意识,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死因初步推断为猝死。张某家属30余人闻讯后从外地赶至企业及属地政府,要求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家属认为张某系在工作期间猝死,主张按工伤标准赔偿270万元。但企业方仅愿人道主义补偿15万元。双方诉求差距悬殊,矛盾迅速激化。
1月24日,漳平市综治中心接属地申请后,由法学咨询专家陈永全、易丁彪及综治中心调解员朱桂静组成调解专班,采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即“倾听诉求、换位共情、依法析理”),以案释法引导双方理性协商。经多部门协同努力,当事双方最终在1月26日21时达成一致:企业一次性支付补偿金55万元并于次日中午前兑现。至此,该纠纷在春节前夕圆满化解,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升级。
记者了解到,2024年,通过漳平市综治中心这个阵地,法学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已经成功化解类似案事件38件。其中,协助处理某钢材企业工人讨薪、漳平市桂林街道涉土地及房屋等纠纷、龙岩某再生资源公司员工安置等纠纷的处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漳平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撑。
不断擦亮法学会基层服务品牌
漳平市法学会还依托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法学法律人才先锋作用,实施法治分层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了小学法治精品课堂、“夜间讲习堂”、干部法治大课堂等“三堂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普法效果,
比如,在工作8小时之外开设“夜间讲习堂”,以“乡村治理转民风,夜间讲习传新风”为主题,截至目前,共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10轮“夜间讲习堂”活动,向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小组长及部分村(居)民宣讲反诈防骗专题知识共1508场次,推进乡村治理移风易俗见行见效。另外,漳平市法学会还参与相关部门制作了以“遵纪守法明是非、全民反诈促和谐”为主题的法治精品课堂教案,截至目前,共开展5轮法治精品课堂进校园宣讲反诈专题活动,实现全市86所学校全覆盖。同时,漳平市法学会还积极推荐法学会会员、法学咨询专家走上“干部法治大课堂”,截至目前,共开展了2轮授课,覆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6个乡镇(街道)党(工)委、24个市直机关党(工)委及全市15家金融和通讯行业等领域领导干部5000多人次。
另外,漳平市法学会永福工作站秉持“两岸一家亲”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参与制定政法系统保障服务两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编印发放了《涉台法律法规政策汇编》《漳平市政法部门服务台胞台企文件与案例汇编》等政策白皮书,探索化解台胞台商台企纠纷“三缘融合工作法”,全力做好涉台司法服务,增强台胞台商台企归属感。
“三缘融合工作法”,即强化“血缘”融合,通过寻根溯源解乡愁、通晓风俗去隔阂、服务保障除顾虑,夯实化解台胞台商台企纠纷情感基础;强化“文缘”融合,借“花茶会”促进交流、以“茶文化”达成认同、用“理事公”调解纠纷,培育化解台胞台商纠纷共同语言,培养9名台胞加入“理事公”调解组织,推荐台胞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河长等职,参与社会治理;强化“法缘”融合,参与审理或诉前化解涉台案件,开展“政法保姆”服务台胞台商台企活动,通过“专业化”普法、“一站式”解纷、“融合式”司法,定期深入台企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活动,推进“平安大陆阿里山”建设,为两岸加速融合发展提供更优更强的法治保障。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法学会在基层服务站点的规范化建设、专家团队的专业化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漳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我们积极向全省其他基层法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立足本市实际,将地域优势继续做优,将法学会品牌继续做强,推动法学会工作不断融入政法工作当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不断贡献法学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