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县级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汲取奋进力量 勇担时代重任


  “扎实做好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立意深邃高远、饱含殷切期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邹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和中国法学会“九代会”精神,聚优势、促创新、重实践,努力开创县级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平安邹城、法治邹城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与智慧。

  把握政治性,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法学会实践。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法学会党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加强对各类报告会、论文征集、课题研究等活动及主管主办的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法学研究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通过专题学习、学术研讨、专家课堂和业务培训班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解读和基层法治热点等重要任务和重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2024年面向法学会所有理事单位负责人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解读大讲堂,面向各镇街、各部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培训共计7600余人次。下一步,将认真履行团结引领全市法学法律界人士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职责,自觉把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置于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来谋划,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聚焦先进性,以求实的法学应用研究服务中心大局。近年来,邹城市法学会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等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和研讨,先后开展“法治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为贵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等8次主题征文,征集文章500余篇,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成立了由38人组成的法学咨询专家队伍,主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开展“百名政法干警送法助企”专项行动,收集法治保障意见建议,依法做好宣传引导,累计服务企业87家,开展走访调研活动16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120余个。组织“法企同行·助企攀登”法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会、“法律体检”、公益法律讲座等法律服务活动310余场次。加强课题研究和法治精品课评选,积极承接省市级课题,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研究”等4项课题的结项。在全县范围征集法治精品课,评选法治精品课14课,纳入党校不同领域培训班培训课程,为全县培育法治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法重点工作、当前法治热点问题等,开展前瞻性、对策性法学研究,提出更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治智力服务。围绕深化平安邹城、法治邹城建设,开展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法学研究和法律服务,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上担当作为。

  立足群众性,以蓬勃的法治活动服务基层服务大众。近年来,邹城市法学会始终坚持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前者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为宣讲重点,积极推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举办各类法治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后者每年扎实推进“法治报告会、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模拟法庭、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六个一”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专项法治宣传,受众30余万人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建设20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讲好邹城法治故事,提升广大基层干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群众依法办事能力。探索云普法模式,制作播出法治微动漫12期、法治情景剧24期、“专家法声”2期、律师普法课堂16期。开办“典”亮邹鲁电台,播出节目140余期,印发案例汇编3万余册。加强全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法治专题培训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培育法治带头人614人、“法律明白人”1833人,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融合全域法治资源,深入挖掘孟子思想、邹鲁文化法治精髓,不断提升邹城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的文化优势、地域特色和精神高度,着力构建“两带五区”法治文化体系,打造法治公园、法德教育基地11处。设计制作“线上+线下”两套法治地图,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法治资讯、寻求法律帮助,持续擦亮“邹法护航 城荣人和”法治文化品牌。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团结和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力度,继续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法治宣讲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增强开创性,以积极的担当作为谋求法学会事业的兴旺发展。近年来,邹城市法学会着力抓好法学会自身建设,持续配齐配强人员,规范法学会会员管理,落实机构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基层法学会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市镇两级法学会组织机构建设全面部署,镇街层面全部成立法学会工作站,做到有制度、有人员、有场所。注重在法律实务工作者中发展会员,努力扩大法学会联系面和覆盖面,目前全市法学会团体会员14家,个人会员520人,推动会员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对会员进行网上注册登录,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鼓励支持广大会员参加省、市法学会课题立项、主题征文等活动,组织会员参加联系村居、联系镇街“两个联系”活动,为广大会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广大会员的荣誉感和向心力。创新工作机制,以时代化、融合化、规范化“三化建设”为统领,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与市委政法委业务科室、政法部门、涉法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开办“邹鲁法苑”“邹检说法”等以案释法小栏目,联合团市委举办校园“070”情景剧展演,走出结合本地实际打造特色亮点工作的路子,切实增强法学会的公信度和影响力。下一步,将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探索基层法学会工作新模式,努力把法学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为山东省邹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