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围绕中心工作大局 创新服务法治实践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广西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五年多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依法治区“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团结带领全区3万多名在桂中国法学会会员扎根八桂大地,自觉担当起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的重任。

  这五年,是广西法学会在政治建设中强化新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法治实践中打造新品牌、在履职尽责中取得新成效、在自身建设中树立新形象的五年。2023年9月,中国法学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向全国法学会系统推广广西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经验做法。


  政治引领明方向 筑牢根基聚合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话语恳切,殷殷嘱托。

  五载砥砺奋进,法治初心如磐。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建强有力的法治宣传宣讲队伍,全区三级法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学法律界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精神,切实将重要致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会的重要职责,是广西法学会贯穿五年工作的主线。

  积极协助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先后邀请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徐显明、武汉大学特聘教授黄惠康来桂作辅导报告,全区政法单位约10万名政法干警参加视频报告会,有效提升全区政法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通过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系列高层次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前沿学术论坛,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法治广西建设提供了法治支撑。依托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大力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广西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做好《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的学用工作,主管主办好《广西法治日报》,通过主流媒体、法学会宣传平台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广西法治建设新成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举措、民族边疆地区治理新经验,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政法好声音,为法治广西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法学会处于维护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一线。广西法学会绷紧意识形态安全弦,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切实加强对全区三级法学会机关、广西法治日报社和27个学科研究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在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宣传、举办学术年会、法学成果评奖评优等活动中严把政治关,牢牢守住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服务大局担使命 法治护航助发展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对广西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

  广西法学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立足广西实际、突出广西特色、服务广西发展,在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是广西的重要战略任务。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要求,组织法学法律专家深入开展课题研究,高质量完成中国法学会委托的《法学法律专家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规则协同研究》等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开展中国—东盟法律政策及实践问题研究,联合广西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涉东盟法律查明平台,翻译东盟国家商贸投资法律并汇编系列丛书,助力涉东盟法治建设。围绕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参与多元化解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助力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要求落到实处。

  组织法学法律专家积极承担中国法学会等部级研究课题38项、地方重点课题8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广西法学会深化推进法学研究提质增效,为自治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理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专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家公园法(草案)》等10多项草案的立法论证、评估及评审活动,参与制定《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37项地方性法规,助推生态环境治理。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治建设上担当作为。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开展政法课题大调研、信访疑难案件评查评议等法治实践活动;连续五年与自治区信访局联合开展“百日百案”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建立完善全区三级法学会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疑难案件制度,实质性化解信访“骨头案”679件;筹措爱心捐款200多万元,援助百色靖西市、湖北省十堰市等地开展疫情防控,抚恤慰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殉职的政法干警家属……


  守正创新探新路 扎根基层促善治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以实干创新为“笔”,以实绩实效作答,在法治实践中不断创品牌、出成果。

  按照中国法学会部署要求,2019年11月,率先在梧州市藤县试点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并推广至全区14个市、111个县(市、区),建立起一支覆盖广泛、专业权威的法学咨询专家队伍。法学咨询专家凭借深厚的法学素养和“第三方”公信力,深度参与重大公共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该制度成效明显,获评广西改革创新优秀成果,其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全国共有22个省、市级法学会先后来桂考察借鉴。

  推动法治力量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广西法学会创新服务法治实践的又一着力点。广西法学会在全区精心布局、建立了3235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将专业法律服务精准输送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成为法学咨询专家服务基层、化解矛盾、普及法律的法治“前哨站”,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法治服务保障。

  聚焦群众法治需求和引发的矛盾纠纷,广西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会“人才库”和“第三方”的优势作用,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打造成为设立在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窗口。截至目前,全区法学会会员通过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台,参与化解各类纠纷5890件,探索出解锁边疆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化解密码,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体推进、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高效运行的基层法治服务网络,为筑牢祖国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了坚实的法治力量。


  深耕普法润八桂 厚植法治育新风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将法治宣传作为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基础性工程,立足区情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具有广西民族边疆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彰显特色,打造边疆民族普法品牌。广西法学会立足沿海沿江沿边、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深入开展具有浓郁边疆民族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持续拓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服务站点、边境法治宣传长廊建设,创新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壮乡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依托“三月三歌坡节”等民族盛大节日,组织各市、县(市、区)法学会精心策划“普法山歌大家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运用“嘹啰山歌”等地方特色艺术形式,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积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中越边境一线开展精准普法,助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助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精准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送法助企健康行”活动,广西法学会每年会同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部门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邀请5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作专题报告,促进增强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支持自治区工商联召开广西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为1725家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护苗成长,筑牢校园法治安全屏障。持续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参加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建立280个校园基层服务站点,选派法学法律专家兼任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等主题鲜明、内容实用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助力防范青少年犯罪,助推校园安全。

  融合发展,做实主流法治舆论阵地。广西法学会严格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要求,主管主办好《广西法治日报》,建好广西政法融媒体中心,推动报社转型升级,讲好广西法治故事,全面展现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新业绩新形象。《广西法治日报》位列全国省级法治报“第一方阵”,“南天一剑”位列全国政法委系列微信公众号前十名。


  加强党建强队伍 从严治会树形象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中对法学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及广西实施意见要求,创新符合法学会特点和规律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学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

  为切实提高法学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广西法学会持续深化全区三级法学会改革,破解制约法学会长远发展和发挥作用中遇到的难题,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法学会规范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深化法学研究行业党委和各学科研究会改革,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着力补齐学科研究会短板,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促会建,推动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同级法学会会长达到全覆盖,推动落实自治区和14个设区市、104个县(市、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任同级党委政法委委员,为全区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法学会均成立党组,成立广西法学研究行业党委和纪委,实现全区三级法学会以及27个学科研究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五年多来,广西法学会创建创优“两新”党组织建设,落实落细“五基三化”攻坚年、深化年、巩固年行动,连续两年在自治区“两新”组织行业(综合)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中获评第一等次。

  加强法学会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是法学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增强群众性的重要内容。

  2021年,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广西法学会与自治区司法厅联合表彰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199个、先进个人596人。广西法学会办公室(会员部)等3个单位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3人获先进个人。截至目前,全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分别达576个、3.4万人……按照“五个过硬”总要求,全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中信得过的法治队伍。

  回首五年征程,步履铿锵;展望未来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法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践行忠勇慎勤,找准职能定位,服务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法治实践,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再创佳绩,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法治广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法学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