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法院:让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全年执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位居全省法院前列;实现执行完毕率和执行到位率“双提升”,执行办案用时和首执案件终本率“双下降”;执行总标的、案拍比、关联案件数量位居全省法院第一。这是2024年福建省福州法院执行工作交出的一份硬核答卷。

  近年来,福州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着力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全力攻坚执行难题,真正让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数字赋能,智慧执行解锁“云上正义”

  “没想到我在老家,就能把执行和解协议签了!”吴某对法院“互联网+执行”智慧平台带来的执行便利赞叹不已。

  2025年春节临近前,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执行立案窗口收到了7件涉福州某餐饮公司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裁决生效后,该餐饮公司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支付经济补偿,包括吴某在内的7名劳动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前团队收到案卷后,第一时间联系该餐饮公司督促履行。公司表示目前资金较为紧张,希望与劳动者协商和解。执前团队组织双方调解,除吴某已回外省老家外,其他6人同意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欠款。此后,鼓楼区法院通过“互联网+执行”智慧平台,组织吴某线上与餐饮公司调解,并签订了和解协议。

  近年来,福州法院秉承智能化、信息化、便民化和“互联网+”的建设理念,以互联网技术助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鼓楼区法院依托24个执行团队微信专号及“互联网执行听证调解室”,实现24小时在线沟通与线上调解;晋安区法院、闽侯县法院引入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实现诉讼财产保全网上办理;福清市法院与“智慧福清”建立被执行人机动车辆查控协作机制,有效解决涉执车辆查控难问题。“法拍直播”、“VR看房”、专项执行行动抖音号“小直播”、福建省电视台帮帮团“大直播”……福州法院以数字技术赋能,让更多群众在线上参与执行、见证执行、理解执行。

  “我要执行立案,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我想查一下我的执行案件由哪位法官负责?执行到什么程度了?”“我有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了,我要怎么做?”这些问题,在福州法院的执行服务中心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答复。数据显示,2024年提供“一站式”执行服务以来,福州法院执行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3万余人次,帮助当事人查询案件执行情况11000余件,收转材料7000余件,处理信访案件500余件。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福州法院的执行服务逐渐实现了从“中心”走到群众“心中”。


  联动攻坚,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

  “我终于拿到赔偿了!”林某某声泪俱下,紧紧握着福州市连江县法院执行法官的手。

  时间回到2022年2月,林某某乘坐的二轮摩托车与江某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刮碰,造成林某某头部严重受伤,后经鉴定为二级伤残,经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判决江某某赔偿林某某各项损失约78万元。但是,江某某家境贫困,名下也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拿不到赔偿款,林某某家属将瘫痪的林某某抬至江某某家中逼债。

  为推进“破局”,执行法官联系两地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和司法所,希望借助当地政府和乡贤的力量,促成矛盾化解。经执行法官不断努力,劝说被执行人亲戚、当地乡贤等为被执行人筹集款项40万元,达成和解协议,此案才得以化解。

  如何攻破类似执行难题、真正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福州法院一直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并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出一系列协助执行路径:建立与公安机关的车辆查控业务,加强与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协作,及时反馈法院查询的土地、矿业权、房产登记信息;完善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动,建立“点对点”网络股权冻结协作机制等。

  2024年以来,福州法院与公安拘执联动机制在全市铺开,全年拘传、拘留被执行人731人次,判处拒执犯罪44件50人次、“劳动监察+法院执行”联动办案模式为劳动者追回薪资1.3亿元。


  机制创新,破立之间激活市场主体

  “非常感谢法官为我们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树立合规经营意识,避免企业直接进入执行、破产程序。”2024年3月,福州市仓山区法院执破直通合议庭成员来到某商贸公司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受到热烈欢迎。

  2023年9月,因劳动争议,某商贸公司被裁决向员工熊某支付经济补偿金。不久,熊某申请强制执行。仓山区法院收到立案申请后,向熊某告知执前调解履行、执行转破产等工作机制,熊某同意由法院先行调解、督促履行。

  执前调解期间,仓山区法院执行局通过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进行保全,经研判认为某商贸公司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由执破直通合议庭联合走访某商贸公司注册地址、实际经营地址,并送达督促履行通知书、破产预警告知书。某商贸公司收到法律文书后,当场表示公司仍在有序生产经营,愿意向熊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法院协调沟通,某商贸公司很快一次性履行付款义务,该案就此了结。

  这是仓山区法院以市场主体多元需求为着力点,创新运用执破融合工作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福州法院不断深化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双向融合与效能叠加,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据统计,2024年福州法院移送执转破案件500多件,盘活资产75亿元,推动康超大厦等烂尾楼盘项目复工复建。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执行管理人”制度,引入专业机构参与资产清算处置;出台《“预查废”机制工作规程(试行)》,依托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建立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涉金融执行案件“预查废”机制,助推金融案件矛盾执前化解;联合福建省银行业协会联合召开金融案件清收执行专题座谈会,向金融监管局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发现治理短板、补足漏洞。2024年共化解金融债务98.76亿元。晋安法院“法官监管+平台自售+带封过户”财产处置模式办结福建首例不动产“带封过户”案,为多元化财产处置提供了新的路径。福清法院“交叉执行+执破融合+府院联动”成功推动福州某化工集团公司土地和设备以7.8亿元拍卖成交,成功化解地方支柱产业金融风险。


  精细管理,一案一表全流程监督

  “将厚厚的执行案卷浓缩成一张表,这张表记录了案件基本信息,详细财产状况,处置进度,时间节点等。”近日,在2025年执行工作部署会上,福州中院分管领导向各基层法院总结推广这种管理模式。

  为强化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防止重大、复杂案件“一人包案到底”,福州中院制定了财产处置案件分时段监督机制并设计《个案财产明细表》,要求从查控到结案全流程实时更新。案件承办人、合议庭、团队长、院局领导可利用一案一表加强对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全流程监督管理,有效破解强制措施采取不及时、财产处置不规范、案件交接不到位、阅核评查不深入等问题。

  为更好落实执行案件监督工作,福州中院还出台了《关于完善执行案件阅核工作机制的实施细则》《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构建执行人员相关权力和责任的清单》,明确职责权限、强化内部监督。依托全省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监管平台,“清单式”管理未结案件,落实“清风系统”异常预警、有财案件督办等机制,打通财产处置“中梗阻”,防止执行案件节点超期、违规办理、久拖未结。2024年福州法院拍卖处置标的18414件,成交2785件,成交额超76亿元,各项财产处置数据稳居全省法院第一。

  执民所急,行民所盼。福州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秉持“如我在执”理念,以创新为笔、以民生为墨,在闽江之滨书写着新时代执行攻坚的精彩答卷。未来,福州法院将继续以“执”为剑、以“行”为舟,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坚定迈进,让每一份生效裁判都掷地有声,让公平正义的潮声永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