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城中区法院以“三化三性”提升人民陪审员工作质效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科学化”选任、“实质化”参审、“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人民陪审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影响力日益提升,架起了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科学化”选任,保证代表性

  为确保人民陪审员“科学化”选任,城中区法院扩大选任范围,实现“选用分离”。以2024年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为契机,通过实地宣传、网络公告等方式,动员辖区单位和基层组织参与到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中,丰富人民陪审员队伍来源渠道。2024年,城中区法院接收《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登记表》数量同比增长33%。

  聚焦规范选任流程,城中区法院着力细化选任程序,在健全与区人大、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基础上,建立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信息库,细化人民陪审员选任资格条件和背景审查,注重以随机抽选为主体、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为有益补充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2024年,城中区法院新任人民陪审员中,随机抽选占比87%,组织推荐占比8%,个人申请占比5%。人民陪审员选任理念由过去的“方便、好用”向“广泛、随机”转变,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不断提高。

  针对优化队伍结构,城中区法院注重选拔渠道多元化,积极吸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才,确保人民陪审员队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截至目前,城中区法院人民陪审员队伍中,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群众占比55%,企事业单位职工占比29%,机关单位干部占比6%,其他社会人士占比10%。人民陪审员队伍职业分布更加广泛,基层群众占比进一步提升,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在持续扩大。


  “实质化”参审,保证参与性

  为保证人民陪审员真正做到“实质化”参审,城中区法院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机制,落实均衡参审。建立人民陪审员参审台账,合理调控每名人民陪审员年度参加审判案件的数量,探索建立参审案件数量预警、失衡提示等机制,每季度公示人民陪审员参审情况,避免“陪审专业户”问题。通过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推动实现广泛均衡参审,确保每名人民陪审员都有平等参审的机会。

  城中区法院始终重视强化全程参审,提高参审质效,注重指导、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行使权利,使其能够在庭审前及时阅卷、熟悉案情,在庭审中参加调查、直接发问,在评议案件时独立自主发表意见,着力解决部分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真正在审判工作中充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2024年,城中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28件,其中民事47件、刑事31件、行政250件。

  此外,城中区法院还着力强化普法宣传,确保人民陪审员多专多能,将人民陪审员纳入法治宣传队伍,加大普法宣传范围和力度,提升司法公信,同时发挥人民陪审员代表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的作用,定期征集人民陪审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已征集各类意见建议20余条,采纳率超90%。


  “精细化”管理,保证稳定性

  为保证精心选任的人民陪审员得到“精细化”管理,城中区法院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组织新任人民陪审员进行就职宣誓,安排岗前培训,定期开展庭审观摩、案例教学、模拟演示等,同时邀请资深人民陪审员介绍经验,与法官座谈交流,不断提升新任人民陪审员法律适应能力。

  在强化履职保障方面,城中区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专项经费,及时向人民陪审员发放补贴,保障人民陪审员正常参审。还注重优化人民陪审员办公办案环境,配置办公设施和法律书籍,激发人民陪审员的参审热情和履职活力,为人民陪审员深度参审、安心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城中区法院还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政治部管理+业务庭使用”人民陪审员管理模式,将人民陪审员参审情况纳入审务督察范围。坚持“能进”与“能出”相结合,健全动态增补机制,严格退出机制,实现人民陪审员队伍“进出有据”。截至目前,共有2名人民陪审员荣获市级“十佳人民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