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改革创新精神奋力推动基层法学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重要要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指导下,梧州市两级法学会克服困难、挺膺担当,在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等地大力建设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发挥法学专家咨询作用,依法快速解决了100多起茶农与茶企、茶企与茶商的争议纠纷,为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10”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致信和中国法学会“九代会”精神,对基层法学会普遍存在的力量偏薄弱、专业人员少、职责不清晰、工作难协调等困难,借鉴并利用好广东、上海、天津、四川、湖北、福建、山东、海南、新疆、内蒙古、辽宁、云南和贵州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三级法学会以及其他政法同行到梧州研讨交流的成果,梧州坚持不懈通过品牌引领、实践创新,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强化法学会自身建设,助力更高水平法治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法学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法学会的领导,为法学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写入当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梧州篇章的决定》,把巩固拓展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作为单独一条进行具体改革部署,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路径,为全市法学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具体遵循。二是领导重视到位有力。梧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了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要求,深入研究、加强领导、持续擦亮“国字号”法治招牌;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分别提出“法学专家+人大代表”“法学专家+政协委员”,发挥各自作用,共同丰富工作内涵。三是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注重统筹部门力量,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法学会主抓,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更加积极创新探索,在服务大局中敢于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是理论研究有新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组织法学专家撰写的《法学专家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规则协同研究》入选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重点委托课题,呈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聚焦六堡茶产业深入研究,形成了《法学专家赋能六堡茶“桂品出海”法制保障研究》课题成果,呈报各级党委政府,为打造千亿茶产业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二是搭建工作“四梁八柱”。由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广西法学会、梧州市委在梧州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好中国法学会组织的高端法治领军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东盟法律事务研究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与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同考核,按照基层法学会所能、党委政府所想、人民群众所需的工作定位,市、县两级努力做到“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团队、有案例),乡镇(街道)努力做到“四有”(有制度、有团队、有工位、有案例),村(社区)实现“有工位”,力争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步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三是法治实践有新突破。探索以法学专家为主体,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为平台,现有法治实践做法为媒介,以及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为服务对象,实行“县级党委政法委领导、县级法学会指导、乡级政法委委员负责、一镇一法学专家团队”的县级以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运行模式,打造了以“法学专家+诉调”“法学专家+访调”“法学专家+警调”为主要构成的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升级版”,为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六堡茶等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300余次,也为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提供了均等可及的法律咨询服务1000余次。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锻造一支过硬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各级法学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意见要求,梧州市、县两级法学会会长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专职副会长兼任同级党委政法委委员,梧州市法学会成功争取市委增设一名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有力推动实现市、县两级法学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加强保障力度。把法学专家等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或者党委政法委每年的年度工作要点,落实办公场所,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阵地建设,按照“有机构、有组织、有编制、有人员、有预算、有场所”的“六有”标准,强化市、县两级法学会自身建设,夯实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工作的要素保障。三是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推荐28名法学专家担任当地或上级党委政府法律顾问,锻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法学会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