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安县:探索“法治+非遗”普法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张勇 □夏祖怡 朱毅莉)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法治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走出了一条“走心”的普法新路径。

  探索“戏曲普法”新模式。德安县司法局联合县文化馆及非遗传承人,创作《西河娃娃唱普法》法治戏曲作品,结合“送法下乡”文艺汇演、“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通过鼓励学生演员参与非遗法治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成功地将法律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构建“法治宣传”新载体。德安县司法局引入本地文化资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葫芦灯”,传统手工艺人以民俗文化和非遗手工为载体,围绕宪法宣传、民法典普及、乡村振兴等主题,在葫芦上雕刻法治标语、绘制法治图案,创作出30余件作品。

  打造“法治文化”新阵地。德安县司法局探索法治文化与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创作出包括漆扇、剪纸、扎染、刺绣、竹编为载体的优秀法治作品500余件,开设“法治+非遗”小课堂20余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长廊的积极作用,让法治教育在校园内“活”起来。

  “从传统走向现代,德安县的法治文化在与传统文化的共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德安县普法办主任、县司法局局长高原介绍,下一步,德安县将一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推进“非遗”司法保护同频发力、同向发力、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