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汇聚众智众力推进见义勇为事业蓬勃发展三十载纪实

见义勇为英雄让八桂大地暖意涌动

——广西汇聚众智众力推进见义勇为事业蓬勃发展三十载纪实 


  八桂热土,英雄辈出。

  他们是双手擎起长明不熄的星辰灯塔,是千钧一发淬炼正义的精神丰碑,是以血肉之躯筑起平安长城的凡人史诗。当八桂大地的晨曦照亮英雄谱,青铜纹章闪耀着同一个永恒的名字——“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面对歹徒利刃寒光挺身而出的荔浦市人民医院“夺刀医生”韦仲谋,下水救人英勇牺牲的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居民“舍命相救16次勇士”钟喜礼,紧要关头以命相搏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个体户“民族团结勇士”纳斯尔·托合提……近日,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公布了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75名见义勇为英雄光荣上榜。

  自1994年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广西已经开展了十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评选工作。风雨同舟三十载,广西以法治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德治润民心,通过完善政策支撑、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创新社会动员模式,推动见义勇为精神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从传统“单枪匹马”式的壮举,加速向“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新型模式升级。八桂大地上,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平安广西建设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滴水聚海,共筑见义勇为精神长城

  翻阅广西见义勇为“英雄册”,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一个个故事动人心弦——

  2023年8月16日,桂林市灌阳县的山林间,一场生死竞速正在上演。村民陆涛操控无人机航拍时,发现一公里外的澥江上游突发山洪,而一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在下游坝口游泳消暑。千钧一发之际,陆涛扔掉无人机遥控器,狂奔一公里冲向坝口,纵身入水将母子3人逐一拽上河岸。30秒后,滚滚而下的山洪冲过母子3人刚刚游泳的坝口!

  心怀大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险情并奋力施救,陆涛的行为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见义勇为新壮举。

  个人英雄就像是划破黑暗的流星,而群体协作则像是照亮人间的火炬。

  2022年3月,在百色市右江区一火灾现场,面对浓烟滚滚的民房,谢李彬、杨顺安、袁永顺3位邻居互相配合,全力阻止火势扩散,救出了被困的一家3口。

  2023年2月15日,河池丹峨高速天峨县境内一隧道内,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后起火,轿车驾驶人受伤昏迷。驾车路过的聂凌、韦秋香、慕光伟、凌杰见状立即靠边停车,冒着大火打开车门,将昏迷不醒的驾驶员救出。为了不让火势危及隧道内的其他车辆,他们利用隧道里的灭火器材,合力将火扑灭。

  2023年6月13日8时许,在桂平市桂江中路,一持刀男子向一女子行凶。骑电动车路过的杨家盛不顾个人安危冲了上去,从身后紧紧抱住行凶男子。正带小孩去药店的陈石钊见状,也冲上去和杨家盛一起抓住行凶男子。

  一人行善,万人可激。

  从单枪匹马挺身而出,到众志成城协同作战,他们将正义刻入灵魂,用热血书写忠诚,把担当化作行动。如今的八桂大地,正演绎着“滴水聚海”的动人篇章,彰显出见义勇为精神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见义勇为不再是某个人的“分内事”,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


  枝叶关情,织就见义勇为权益保护网

  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用无私的奉献温暖人心、感动八桂。而八桂大地,同样回报他们以关爱、致敬。

  要想“正义之花”开得鲜艳热烈,就需要有一片让这份崇高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唯有让见义勇为人员“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有保障”,才能让见义勇为精神生生不息。

  长期以来,自治区致力于见义勇为英模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见义勇为人员长效保护机制已基本形成。

  2020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要在医疗、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见义勇为人员优先照顾,为广西见义勇为工作构筑了稳固基石。

  自治区财政补助5999.76万元,在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优抚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建立非烈牺牲见义勇为人员遗属优抚标准体系,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标准,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就学奖学金体系,健全惠及全体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30年来,针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优抚体系越来越全面,为见义勇为人员构筑起了第二道生命保障防线,真正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人感受到身后有依靠的温暖。

  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也让保护网更有温度。近年来,广西多部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举行公开募捐仪式、建立数据共享合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

  在2023年9月5日的“八桂见义勇为关爱”公开募捐启动仪式上,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募捐,在“慰藉英魂”“伤残扶助”“医疗保障”“困难帮扶”“金秋助学”等七大项目上对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进行保障,“众人拾柴”的温暖渗透到每个细节。

  为见义勇为者撑腰鼓劲,各设区市也涌现出不少新实践——桂林市规范建立“举荐申报、受理确认、表彰奖励、权益保护、优抚优待”等举措,大力褒奖见义勇为人员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南宁市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服务网络,协调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实际需求,形成“需求收集—部门联动—精准帮扶”闭环服务机制……

  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制度的暖阳中茁壮成长,成为照亮时代的精神之光。“见义勇为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法治的基石、财政的支撑、社会的合力共同托举。”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邹爱华介绍,这张“枝叶关情”的保护网,接住的是凡人的勇气,托起的是社会的良心,更让见义勇为“人人敢为、人人愿为”。


  声浪成潮,激荡见义勇为精神共鸣强音

  平凡之躯铸大义,三十春秋守初心。

  4月24日,广西举行奖励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暨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晚会,纪录庆祝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荣耀时刻。

  迄今为止,广西已经表彰十一届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这既是对英雄的最高礼赞,更是向全社会传递价值观的“精神公开课”。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广西不断探索见义勇为行为的新内涵和新形式,把边民捍卫国家主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保护行列。据统计,30年来,广西各级受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有3519名。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英模78人、自治区级表彰的英模433人。

  “为勇者喝‘彩’——2023年广西体彩助力见义勇为捐赠仪式暨‘致敬英模与爱同行’公益健步走”活动现场,见义勇为人员和志愿者们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事迹宣讲等形式,对现场群众讲述着见义勇为的真实故事,号召全社会崇尚、支持、参与见义勇为事业。

  与此同时,公益广告牌上的英雄剪影点亮城市街巷,数万册《八桂英模谱》走进社区与校园,短视频平台上的英模短片刷屏社交网络……这些具象化的传播载体,将“见义勇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身边故事,讴歌见义勇为精神,让英雄事迹从文件报告走向百姓生活,让见义勇为之风吹遍八桂。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宣传引导活动,见义勇为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凡人善举从个体英雄主义向全民共治共享转变。各地创新建立邻里守望、社区联防等互助模式,街头巷尾的安全联防队、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处处彰显着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实践成果。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唯有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才能让更多人“见义敢为”;唯有让善举“被看见、被尊重”,才能让正义“被追随、被传承”。“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西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以大爱之心、生命之光,引领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树立起一座座令人敬仰的道德丰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苗庆旺出席奖励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暨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晚会时掷地有声。

  广西见义勇为事业30年的坚守与创新,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能,让浩然正气在八桂大地永续流传。“希望受表彰的英雄模范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用行动诠释英模精神、展现英模风采。各地各部门要把见义勇为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宣传、热情讴歌、倾心关爱见义勇为壮举,让见义勇为深入人心、全社会正气充盈。见义勇为基金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抚恤补助、权益保障等各项优抚帮扶措施,助推八桂大地善行义举蔚然成风。”苗庆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