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立足源头防风险 多元解纷促和谐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线,以夯实基层调解组织体系为基础,以提升基层调解队伍能力为保障,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支撑,全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筑牢源头防控“桥头堡”

  坚持把基层调解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工作网络体系,切实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以化解热点难点矛盾纠纷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狠抓人民调解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4个、村(居)调委会362个,形成了以城区调解组织为龙头、乡镇(街道)调解组织为骨干、村(居)调解组织为基础的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网络体系。

  在全面推行“双微”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兼职调解员的要求,从广大基层网格员中选拔人员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在每个村(居)建立一支3人以上常在本地生活、有威望、群众信服、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的调解员队伍。

  在全市各村(居)设立法律顾问点,从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中择优配备法律顾问65名,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队伍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主动参与、指导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切实提升了基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下好提档升级“先手棋”

  坚持以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为目标,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大力营造浓厚职业氛围,确保基层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业务培训,锤炼定分止争“基本功”。在线下,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评析、现场观摩、模拟法庭等形式,分批次组织基层调解员开展法律法规知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业务培训活动。在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就调解技巧和调解流程进行系统讲解与演练,重点点评分析典型调解案例,有效提升基层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

  培树调解品牌,擦亮为民解忧“金招牌”。为进一步延伸人民调解工作触角,搭建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化解“前哨站”,坚持以个人命名调解室创建为载体,积极培养明星调解员,精心打造了“老杨调解室”“旧城小堤柳庄村安书记调解室”“骅馨家园田大姐工作室”等一批别具人民调解特色的个人品牌调解室,不断推动村(居)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

  浓厚社会氛围,激发群众参与“内生力”。坚持以“人民调解”专项宣传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等活动,面对面为基层广大群众讲解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进一步营造“有困难找法律、遇纠纷找调解”的浓厚社会氛围。


  奏响多元解纷“合奏曲”

  以“完善调解格局、创新服务载体、强化多元联动”为抓手,三位一体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不断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走深走实。

  拓展调解触角,打造疑难矛盾“终点站”。瞄准重点行业、领域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破除调解难题,消除调解盲点,建立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劳动争议、道路交通、婚姻家庭、医疗纠纷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

  强化科技赋能,架起线上服务“连心桥”。为切实提升调解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建立调解工作微信群,调解员进驻群内,及时、快速地对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作出回应。同时,针对各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发布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典型案例,使微信群成为基层群众学法用法的重要平台,有效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狠抓协同联动,构建多元调解“共同体”。出台《关于构建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大力推动相关部门之间的衔接协作,建立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综合运用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形成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