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世虹委员: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报讯(记者王蓉) “为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制裁和调查,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和机制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周世虹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议题的关注。
周世虹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中国企业和公民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走出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伴随着海外投资和利益规模持续攀升,世界政治、军事变局加速,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中国企业和公民涉外风险与日俱增,在海外被起诉、侵权的案例日益增多,也面临诸如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税务管理、反垄断、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与外汇管理等各领域风险。
“如果管控不善,可能会引发重大财产损失、声誉损害,甚至面临刑事处罚。”为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周世虹提出了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建议。他认为,成立高层次的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协调机构是当务之急,同时还需完善国内涉外立法体系,健全涉外法治实施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法治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周世虹认为,涉外法治建设涉及外交、商务、立法、执法、司法、教育等部门,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一体推进,形成涉外法治建设大协同格局,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协同,中央、地方、驻外机构协同,同时也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方联动、合作。在完善国内涉外立法体系、提升法律应对能力方面,他认为,要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应对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完善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科技产业支持方面的法律,以应对美西方打压;主导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争取国际立法话语权。针对健全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提高涉外法治效能方面,他则主张推广国际商事法庭和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建设,重点建设若干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完善涉外仲裁规则,提升中国涉外仲裁水平和公信力,提升国际司法协助质效。
谈到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周世虹建议,高规格建设国家律师学院,设立法律服务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为涉外部门、企业培养法律服务人才;同时,依托大学、法学院设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
此外,周世虹还提出设立涉外法治建设专项基金、建立涉外维权中心、组建高端智库、完善驻外机构法律服务、建设外国法查明中心等一系列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