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以细“治”入微助推社会长治久安
用好法治“金钥匙”,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以细“治”入微助推社会长治久安,不断提升全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聚焦平安稳定,构建综合治理坚实格局
莱芜区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立足政法职能和专业优势,着眼影响安全稳定、制约社会治理质效的突出问题,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推动社会治理持续和谐稳定。
树牢底线思维,全力打好维护政治安全主动战。充分发挥政治安全情报中心作用,用好莱职学院“石榴籽”工作室等阵地,持续推进政治安全保卫进社区、进高校。聚力深化反邪教斗争,扎实做好涉邪教重点人员摸排管控,不断压实反恐防暴责任,全区暴恐案事件多年保持零发生。
树牢前瞻思维,全力打好维护社会稳定整体战。以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为牵引,树立“防范为先”的理念,制定《关于化解矛盾风险防范极端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机制》,落实落细摸排、处置、联动三个环节,摸排风险隐患,分级列管各类重点人员,整合各级力量抓好化解管控,汇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强大合力。聚焦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常态化运行维稳安保指挥部,用好用活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从“事后维稳”向“源头创稳”的路径转变。
树牢有解思维,全力打好信访工作法治化持久战。按照“五个法治化”要求,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和信访秩序“双向规范”,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化水平,有效减少信访问题发生。2024年,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48%。扎实开展“百日攻坚”“双月攻坚”等冬季攻坚行动,落实领导包案化解积案和重点事项提级会商机制,累计化解交办案件190余件,着力化解了一大批信访案件,不断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联动共治,激发系统治理工作效能
莱芜区立足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扁平化高效化,实现社会治理的安全感知和快速响应,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指数效应。
以矛盾调处为切口,拓宽依法解纷工作路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系统改造提升区、镇街两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综治中心、信访受理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融合,强化访、诉、警、调四方联动对接,构建源头治理、关口把控、调解优先、梯次递进、诉讼兜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各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959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持续深化“153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重点推行村(社区)“四级联防联调”工作模式,发挥好“枫桥式”派出所和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广好品牌调解室和各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行专调解组织,持续提升全区调解工作质效。强化调解组织团队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70余个特色镇村调解品牌,高效分流化解各类非警务矛盾纠纷警情,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以网格治理为支撑,夯实依法治理基层基础。依托全区1248个社会治理基础网格,建强全区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的“多面手”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源头治理,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全区网格员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485件,走访重点人员50批次43407人次,走访特殊人群11个批次511161人次,真正绘好基层善治网格“枫”景。
以社会参与为动力,充分激发多元共治活力。积极探索群防群治新思路,将“泉城义警”与“嬴城联盟”有机结合,发挥“嬴城联盟”成员单位、组织的专业所长,参与巡防、救助、信息收集、宣传等工作,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与活力。2024年,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走失人员25人,开展治安宣传20余场次,参与四级巡防和重大活动安保10余次,以“小力量”汇聚起社会治理“大平安”。
聚焦法治导向,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
莱芜区围绕整合资源、宣传发动、增强能力等环节发力,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法治理念。
做实政法护航,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先行、保障同步、服务靠前的工作理念,依托“一线练兵”“送法进企业”“检察护企”等工作载体,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充分发挥政法职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领域,强化协调配合,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实现了行业秩序的不断好转。2024年,共计为全区80个重点项目提供法治体检、合同审查、办理涉企知识产权公证1000余件次,有力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做优普法品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普法模式,一方面,围绕“莱普法”品牌,建强“1+N”普法宣传矩阵,形成线上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的大普法格局,不断增强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做优线下法治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普法到家”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2024年,全区累计发布普法类视频、文稿160余期,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普法活动600余场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法治精神文化需求。
做强人才支撑,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充分利用区法学会理事、会员等人才资源优势,在矛调中心设立“法学会工作站”,发挥好法学会作为第三方组织的协调作用。广泛开展“法律明白人”指导、培训活动,建设高庄法律服务所、大王庄镇大下河村党群服务中心2处培训基地,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3500余名,选优配强村级“乡村振兴法治专员”1100余人,不断充实基层法治建设主体力量。
(作者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