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AI的应用价值与规范发展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数智员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这70名“AI数智”员工分为11大类,工作场景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同时,福田区政府发布了《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为政务AI“边发展、边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这并非个例,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呼和浩特、赣州、无锡等多地政府也先后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用于政务服务、政府办公、城市治理等领域。
政务AI的应用价值
高效便民。以福田区政府的AI“数智员工”为例,劳动仲裁员原本花费数小时撰写的裁决书,AI“数智员工”几分钟即可完成初步框架。这既能缓解仲裁案件积压、案多人少的矛盾,又使得仲裁员可以更专注于对案件争议焦点的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使用AI聊天机器人帮助市民快速地查询、了解政府服务及政策,降低市民的时间成本。
提升服务能力。AI技术运用于政务,可以有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能力。比如,在能源管理方面,上海市使用无人机、图像识别、生物识别、AI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使全市供电的可靠性首次实现“四个9”(99.99%以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城市治理方面,湖北省襄阳市利用“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根据实时车流、人流,精准调整红绿灯的放行顺序和时间,将红绿灯由“车看灯、人看灯”的固定配时方案升级为“灯看车、灯看人”的实时精准智能调度模式。
助力行政执法。据媒体公开报道,福田区政府归集了近十年各类政务数据1.2亿条,构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数据的专属知识图谱,“熟读”该知识图谱的AI“数智员工”在起草行政执法、劳动仲裁等文书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法律适用错误,统一裁量标准。
政务AI的规范发展
政务AI具有广阔的适用领域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和创新可能。然而,其在算法透明度、数据安全、权利保障、责任归属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正通过立法、政策指引、行业标准等多种方式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进行规制,力求在促进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公平、合规与安全。比如,2024年3月,欧盟通过的《人工智能法》禁用某些被认为构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其中,包括社会评分、仅根据个人外貌或性格特征预测其犯罪的风险、从互联网或闭路电视录像中无针对性地抓取脸部图像以建立脸部识别数据库、在工作场所或教育机构进行情感推断、在公共场所为执法目的使用“实时”远程生物识别系统等。2025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中国、法国、印度等60个与会国家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宣言包括“开放”“包容”和“道德”,呼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协调,倡导“全球对话”,并呼吁避免“市场集中”,以提升AI技术的可及性。
我国已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政务AI的开发和使用进行规范。其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自动化决策行为有明确规定。政务AI如果自动分析、评估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者经济、健康、信用状况等,并进行决策,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自动化决策。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政府应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如果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政务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政府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因此,通过政务AI进行自动化决策前,应事前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其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有明确规定。政务AI如果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则属于该规定所称的应用算法推荐技术。依照该规定,应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应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功能;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还应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其三,严格履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义务。政务AI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则相关政府可能构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此时,依照该办法的规定,应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并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训练数据质量,增强训练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对使用者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要依法履行保护义务,不得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不得非法留存能够识别使用者身份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使用者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此外,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要进行标识,尤其要达到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的要求。以上这些法律法规可以为政务AI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安全水平参考。
(作者单位分别为广州大学法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