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察机关去年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四万余人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情况。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同比上升21%;起诉国企职务犯罪3000余人;起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1万余人,同比上升25%;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罪200余人,同比上升34%。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提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通知书7000余件次,对涉非公经济刑事案件监督立案260余件、监督撤案410余件。办理涉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万余件,其中涉公司民事裁判监督案件1900余件;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5万余件;办理涉企公益诉讼案件1.2万余件。

  据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对涉企立案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财产措施监督、超期办案监督、刑事申诉审查五类重点案件监督线索的受理审查,共受理3738件,办结2319件。将监督纠正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中之重,对收集到的1500余条趋利性执法司法线索逐条分析研判,核查筛选出31件重点案件,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办结21件,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5.7亿余元。积极参与金融、国企、能源、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腐败治理,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200余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500余人,起诉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400余人,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00余份,帮助企业追赃挽损3.9亿余元。常态化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共梳理排查出涉企刑事“挂案”2900余件,清理2390余件,清理率81%。其中天津、辽宁、黑龙江、广东、新疆等5省区市“挂案”清理率达100%。积极开展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全国检察机关对2020年以来已经判决生效,且被害人为公司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提出书面纠正意见3280余件,提出检察建议280余件,经检察监督推动执行案件1300件6.46亿余元。加大对“小过重罚”等涉企监管执法问题的监督力度,指导各地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50余件。聚焦违背公共政策功能和目的问题,办理违法违规套取、骗取、截留、挪用各类助企惠民补贴等公益诉讼案件280余件,涉及补贴金额46.68亿元。

  此外,最高检还发布了7件“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