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光中街道推行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模式
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光中街道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推行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模式,推进“一片区一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实施党建网格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
光中街道积极推行“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全街21个社区(村)建立起216个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推行“5+N”管理模式,“5”即党建在网格、服务在网格、民生在网格、发展在网格、幸福在网格,“N”即物业、企业、商铺、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加强协同、协作,形成区域共建共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全面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致力打造党建引领的共建、共联、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落实网格工作责任,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网络和社区治理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形成“立体式”运行服务模式。街道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基础事项,将工作分解到各网格管理区域,将网格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通过每周楼栋党小组组长、网格信息员交流会以及每月网格碰头会,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
探索“党建+公益”模式。按照“在职党员+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开通多条暖心通道,重点针对孤寡、空巢、失能、残疾、高龄等五类老人,以及困难、残疾、失业、外来流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等亲民服务活动。发挥辖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多元化资源优势,畅通社会各界爱心救助渠道。
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高品质人居环境
光中街道相关人员深入21个基层单位开展集中走访调研,掌握民情民意,及时对完成2022年、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的小区开展施工质量“回头看”,发现并处理问题71处,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持续做好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深入综合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常态化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和烧烤整治行动。
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建成4座智能垃圾分类厢房,推动物业小区建设2座智能垃圾分类厢房。去年以来,举办专项培训活动160余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738次,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入户宣传3万余户,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高质量推进社区发展建设,选取佳福社区先行先试,打造“幸福新社区”样板,总结典型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全岗通”服务方式,开展业务培训近百次,累计培训3500余人次。关注“一老一幼”重点群体,运营好“老年食堂”“日间照料室”“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务场所。开展主题为“托育服务,普惠万家”的托育服务宣传活动,扩大托育服务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假期托管班,开展特色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光中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排查890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继续完善21个居(村)民评理说事点、18个“法治超市”规范化建设,完成3个新成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建设。持续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N”的议事协商模式,强化基层共治。
推进网格化管理提质增效,坚持网格监管责任到人、全面覆盖,强化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定期对网格员进行绩效考评,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正常规范,高效为居民群众帮困解忧。
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综合窗口运行改革,累计减少窗口73个。挂牌成立光中街道为民帮办代办服务点,为辖区居民提供9项帮办代办服务。大力开展保就业促就业,探索三方合作运营模式,打造街道“零工驿站”,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群体精准对接就业。
用情用心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5年来持续开展“冬季慈善救助”活动,为3507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及物资共计172.9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174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33.9万元。携手爱心企业单位,开展“为困境儿童添新衣”“美好乡村计划”等爱心捐赠及救助活动。与区医院建立长期帮扶项目,开展困境家庭“送医入户”、义诊进社区等医疗帮扶活动。
未来,光中街道将进一步深耕挖潜、破局创新,探索更多基层治理的路径和方法,形成光中街道基层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