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虚假登记争议的建议

  1.谨慎保管个人身份信息

  不要应他人请求帮忙参与市场主体的注册或其他事项,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将身份证提供给他人使用,确需提供的建议注明使用目的。当身份证遗失或被盗时,应及时到公安机关申报挂失并拿到申报回执等材料。此外,加强个人签字的管理,不要在任何不可信的书面载体或电子平台上留下自己的手写或电子签名,避免在空白纸张或未明确内容的文件上签字。企业应提升对相关信息的保护意识,建立严格的文件保管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能力的教育。

  2.合理选择救济途径

  可通过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或相关查询平台,定期查询本人的企业注册信息,在发现信息异常时,第一时间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诉或向法院起诉。在主张权利的期限方面,行政诉讼有较严格的起诉期限限制,行政申诉无限制;在受理事项方面,行政诉讼一般仅受理虚假登记事项,行政申诉还受理虚假备案事项;行政申诉的办理时间一般比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短。对于确属虚假登记的,若受侵害人对于行政申诉处理结果不认可,可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强对登记申请材料的审查力度

  市场监管部门对真实性存在怀疑的申请材料应加大排查力度。在发现明显瑕疵时及时启动实质审查,加强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完善登记的自行纠错制度。对提供虚假材料的代办主体进行惩戒,建立代办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主体代办市场秩序。此外,进一步完善登记结果送达机制,优化登记信息的公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