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探索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奏响共建“四部曲” 唱出基层治理“好声音”


  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找到幸福生活的“密钥”?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破解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各类组织积极协同,探索出一条看得见、用得上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奏响基层治理“主题曲”

  前川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党总支(村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区域化组织体系,让党的组织阵地延伸到小区楼院,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通过网格重构、资源聚合,构建社区网格156个、村网格68个,配备网格员226名,充分发挥网格阵地“共同谱曲”功能,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的社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部门职能向网格延伸,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大作用,促进社区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


  坚持多方联动,奏响基层治理“进行曲”

  “小区少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跳广场舞都没地方。”“小区电动车停车棚不够,电动车乱停乱放,没有规划。”“小区里面宠物的粪便太多,影响绿化美观。”“能不能拉个公共晾晒绳,方便大家晒晒被子。”……2024年春节假期刚结束,前川街道德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佩佩就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小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2075份问卷反馈,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19条。

  拿到意见单后,社区联合物业、业委会先后三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和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对居民们的小区改造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探讨,最终筛选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改造项目。

  截至目前,按照居民诉求,社区协调各方、筹集资金建成12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由社区统筹、共建单位联络资源、业委会(居民)出资、物业公司和热心居民投工投劳改造了600余个电动车停车位、占地42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以及1万余米的天台便民晾晒绳;社区、业委会(居民)、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同出资,改建公共健身活动室,打造专业乒乓球运动场地;与小区物业协作,拓宽小区内部道路,改造景观桥梁,为小区凉亭增设玻璃雨棚等;整合共建单位和职能部门资源,为小区补种绿植2000余平方米,增设宠物便利箱10个,增加垃圾分类套桶6套,在小区内增设3套健身器材以及休闲长椅20个。一系列的项目极大改善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坚持服务民生,奏响基层治理“幸福曲”

  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前川街道群联社区积极响应,以杨家院子为关键着力点,高举党建旗帜,精心雕琢社区新貌,成就幸福家园典范。

  杨家院子通湾主干道曾破败不堪,修路成为全体居民最为迫切的期盼。社区干部化身“贴心使者”,叩响每扇家门,动员居民从清理门前杂物、拆除违建着手,为修路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条曾经被遗忘的“无人管”道路,在全体居民的携手努力下,成功实现了从“堵心路”到“顺心路”的惊艳蜕变。“现在出门买菜方便得很,社区真是做了件大实事!”如今,平坦整洁的道路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社区凝聚力也随之跃升,邻里互助更热络,活动交流更频繁。

  杨家院子门前塘堰也曾是社区“痛点”。该塘堰因多年来缺乏有效维护,沿岸泥土大量坍塌,淤泥层层堆积,水质浑浊,杂草丛生。盛夏时节,塘堰便会散发出阵阵恶臭,蚊虫肆虐滋生,居民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群联社区迎难而上,多次在杨家院子召开“屋场会”,社区干部与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同商讨塘堰整治的最佳方案,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经过20多个日夜的不懈拼搏,曾经令人头疼的问题塘堰如今已旧貌换新颜,水质清澈见底,岸边整洁美观,成为社区内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环境维护,定期清理垃圾,塘堰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社区还修建了步道和休闲设施,如今,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地方,也是老年人散步锻炼的理想选择,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群联社区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的成功实践,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更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更为街道后续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与可借鉴的实践模板。


  坚持群众路线,奏响基层治理“交响曲”

  在基层治理的宏大乐章中,民安社区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指挥棒,奏响一曲和谐动听的“交响曲”。

  博创中央公馆小区面积小且配套设施老旧,民安社区巧妙地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实事切入共建工作,通过开展入户调查问卷、召开业主代表会议以及小区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广纳民意,收集群众实际需求,进而形成12项实事项目清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社区始终将群众路线贯穿始终。一方面,通过组织义诊等契合居民兴趣的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着力建强小区党建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带头参与共建,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以星星之火点燃小区更多群众参与共建的热情。该小区群众积极投身清理“僵尸”电动车、粉刷外墙、清洁家园、捐赠图书、清洗改造共享书屋等工作,还自筹资金新建小区议事亭,使小区旧貌换新颜。

  此外,该小区居民提出增设共享图书室和工具室的设想,民安社区迅速响应,组织业主代表集思广益,成功打造出不占公共面积又能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共享书屋和工具屋。共享书屋里,科普读物、儿童读物、经典名著等整齐排列在书架上,这些图书均来自社区与居民的爱心捐赠。屋内张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借书数量与期限,确保共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民安社区在博创中央公馆小区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坚持群众路线对于基层治理的意义。通过与群众紧密相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发动群众力量,奏响了基层治理中环境改善、文化提升、邻里和谐的美妙“交响曲”,为其他社区的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例,激励更多社区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书写基层治理的华彩篇章。

  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开展“清洁家园”工作,熊店村也在行动。该村祁家淌子湾前的空地曾沦为“垃圾弃置场”,杂物堆积,破败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村委会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签署清洁家园责任书,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村民集思广益,自发捐款8500元,依村民需求、村情特色谋布局。如今,平坦的水泥路贯穿村庄,道路网络更加完善,与外界的连接更加顺畅,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下一步,前川街道将坚守共同缔造理念,矢志深耕“清洁家园”工作。聚焦环境优化,从街道巷陌至乡村角落,力除卫生顽疾、提升绿化质效、扮靓家园颜值。关切民生需求,补齐设施短板、升级公共服务,以精准举措暖民心。强化居民主体,搭建议事平台,拓展参与路径,激发自治活力。借数字赋能、多元协同增治理效能,创和谐善治格局。以持之以恒行动,筑就清洁、美丽、和谐之域,书写街道高质量发展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