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跨省司法碳票实现交易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刘国彬 通讯员杨海 龙丹蕾) 近日,在贵州雷山法院、广东南海法院的促成和见证下,广东南海一科技公司与雷山法院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区域的剑河县林业部门签订协议,跨省认购碳汇10万元,并将全国首张司法领域跨省碳票现场交付。这标志着雷山法院、南海法院共同推进的“山海携手·创新进取”司法协作项目,在助力“双碳”战略、落实东西部协作政策及推动碳汇司法新途径进一步向跨省际发展上,迈出创新性、实质性一步。

  据悉,该科技公司因扩大生产线新建厂房,但未按照要求办理环评验收手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当地行政执法机关拟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为做好非诉行政争议的源头预防,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南海法院探寻“一举多得”解决方式,遂同签订有《司法碳汇跨省协作框架协议》的雷山法院开展远程会商。经研讨,两家法院认为,该公司“未按照要求办理环评验收手续”的事实,虽然系违法行为,但未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且企业认错态度良好,积极主动补办手续、落实了整改,可引导该企业认购碳汇以履行生态替代性修复义务,从而达到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鼓励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树立环境保护理念等“多赢共赢”的效果。

  经研判,两家法院认为,该公司无违法的主观故意,且自愿释放企业发展动能,跨省认购贵州碳汇进行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当地行政执法机关也表示认可该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行为,酌情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最大限度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两家法院共同推动下,促成这笔跨省司法碳票交易。

  据了解,雷山、南海两家法院于今年11月13日签订《司法碳汇跨省协作框架协议》,协议围绕“山海携手、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目标,坚持“优势互补、精诚合作、献力生态、共赢多赢”原则,旨在借鉴交流两省两地“碳汇+生态修复”实践经验,深化碳汇司法跨省协作,共谱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