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于磊:用脚步丈量矿区警务的广度与深度

6年间,穿坏34双胶鞋,巡逻15万公里


  “感谢于警官,这些年一直照顾着我们这些在外地务工的兄弟们。”11月25日,即将踏上返乡归途的福建籍务工人员刘文彪代表同行的工人,专门来到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库尔特边境派出所蒙库矿区警务室,向民警于磊告别并表达谢意。

  于磊是蒙库矿区警务室的民警,对他来说,守护辖区的平安稳定是他的工作。于磊工作的辖区蒙库矿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辖区1600多平方公里,居西北第二,是新疆北部最大铁矿床。蒙库矿区地处中蒙边境群山腹地,想要抵达这里,需要从县城出发,乘车走过60余公里的蜿蜒山路。当进入冬季时,这段路往往需要行驶近四个小时。但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吸引着全国8家矿企来此开采经营,每年外来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年爆炸物品使用量6000余吨,年开采量800余吨。

  辖区的特殊性,让于磊和他的战友们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他们经年累月地驻守在这里。为保障边境的稳定和辖区的平安,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多年来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辖区每一个角落。

  “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多,所以不光要在制度上注重人员核查管理,在生活上更需要我们多关心。”每次警务室有新民警前来驻勤,于磊都会带他们熟悉辖区,向他们讲述驻地务工人员的情况。

  “老张,这是你家里给你带的药。”“小刘,这是你的包裹。”“王师傅,你托我买的零件还没到货,下次我们下山再给你去看看。”由于矿区冬季道路崎岖难行,矿工们的日用品、常用药等物品采购困难,快递无法及时送达。于磊在一次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对接企业工会,定期通过警民微信群掌握大家需要的物品,利用警务室拉物资的时候集中捎带,巧妙解决了辖区职工购物难和无法及时收取快递的难题。

  “通过组织企业危爆物品管理和安防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建立护厂队,加强企业生产关键环节和流动人口的监管力度,通过每日企业上报数据和民警实地走访采集,实现警务室和企业数据的‘双核准、双同步’,确保企业生产和人员的管理安全。”由于蒙库矿区管辖面积大、危爆物品使用量多、辖区人员流动频繁,为了更好地做好辖区企业和人员管理,于磊和警务室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也总结形成了一套特色工作机制。

  今年3月下旬,于磊在辖区企业开展流动人口走访时,看到一名务工人员神色慌张、行为异常,通过进一步核查,发现此人正是一名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

  “我以为跑到边境地区就没人认识我了,没想到还是被民警发现了!”在逃人员被抓获后垂头丧气地说道。通过采取“双核准、双同步”工作机制,于磊和他的战友们累计抓捕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5人,排查企业生产隐患98项,解决群众矛盾纠纷30件次,为工人讨薪19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辖区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由于铁矿开采量大,矿石运输环节的安全也成为于磊和警务室民辅警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民警同志,一辆运输车冲进了避险车道,司机被困,情况危急!”11月15日上午,正在执勤的于磊接到过往司机的报警求助。

  当天,在距离警务室36公里处,一名司机在行驶途中,因道路积雪且刹车失灵,车辆冲到了避险车道上,驾驶室损坏严重,司机被困在驾驶室内无法动弹。

  接到报警后,于磊带领民警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发生地。此时,司机身体多处受伤,正痛苦地呻吟着。大家齐心协力将司机从驾驶室抬了出来,并送往医院治疗。因救助及时,司机脱离了生命危险。

  从库尔特乡通往蒙库矿区的道路坡陡弯急,行驶途中各类险情多。为了保障过往司乘人员安全,于磊和民辅警组织企业安防队一起组建了蒙库救援队。今年以来,他和战友共救助各类受伤人员5次9人。

  “工作有担当,务实严谨细致”,这是身边同事对于磊的评价。“于磊和警务室的同志对待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有他们一起为矿企的高效开采保驾护航,大家都特别安心。”蒙库矿区某厂党委书记张治国说。

  长年满脸灰尘的于磊,在介绍起矿区情况时如数家珍,但提及家人时他总心怀歉意。于磊老家在山东,截至今年,他已经5年过年没有回家。每逢节日和生日,于磊的母亲会给他打来电话,她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身边,于磊却总不在,还边说边哭。接到母亲的电话,于磊总是习惯性地安慰母亲,让母亲放心,说自己很快就回去,但却总是对母亲爽约,而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早已成为他的常态。

  “相较于工作的繁忙,最怕的是过节,一到节日大家都团聚了,我们不能团聚,心里也会想家。”每次与家人通完电话,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总会悄悄地抹眼泪。

  在警务室工作6年间,于磊巡逻行程近15万公里,先后穿坏34双胶鞋,巡逻车也换了一辆又一辆……于磊说,只要他还坚守一天,就会守护好祖国边境的这座“金山”,守护好辖区的每一名群众。